
江门开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以上,镇海灌区是开平市境内第二大灌溉工程,灌溉范围包括5个镇6万多亩农作物,用水形势一直紧张。为破解镇海灌区的问题,开平市多措并举,通过四项创新,积极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
节水理念创新——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一是党建引领提认识。党组织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广东“节水九条”的学习,从认识上将用水从家事上升为国事、从农事上升为国事,提升做好节水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二是社会宣传强共识。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灌区范围群众的国情水情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从国事内化为家事、自己事,提升节约用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制度创新——以人管水到以制度管水。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节水管理内容、目标、责任,使灌区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和节水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提高了灌区用水管理水平,也为后续管理和复制推广节水型灌区建设经验提供了借鉴。
管理模式创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调控。优化动态用水,从原来的全渠“放任自流”,到现在加强源头调控的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实现“大水漫灌”向“精准灌溉”的转变。
技术创新——从人工操作到数智赋能。积极推进计量设施智能化改造,对用水情况的检查由原来的人工不定期抽检改变为全天候过程实时监控、计量,灌区用水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镇海灌区节水型灌区建设成效显著,在被评为广东省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示范灌区的基础上荣获国家级“节水型灌区”称号。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500提高至0.6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为0.5798,远超广东省同规模同类型灌区0.5094的平均值。灌区年节约用水量1777万m3,节省率达27%,节水成效走在全省前列。2024年,江门开平市被定为广东省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镇海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