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作为节约用水工作新的市场机制,解决了长期以来依靠政府投资抓节水、市场缺位的问题,找到了节水工作中“两手发力”的关键所在,既实现了专业化的节水目标,又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合同节水管理推广力度,进一步激发合同节水管理市场活力,仍需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从2022年起,水利部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推动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将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签约实施数量、合同节水管理政策文件发布等情况作为省考核市、市考核县的依据。同时,每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水资源与节约用水现场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依据,倒逼用水户节水。当前,应进一步指导用水户实施节水改造,鼓励通过合同节水管理实施节水改造,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水利部积极推动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施财政奖补激励。北京、安徽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财政补助、县域标准化建设附加分等方式,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下一步,应持续加大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各地积极落实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组织编制合同节水管理实务操作指南,为用水户和节水服务企业更好享受财税优惠政策、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提供指导。
三是推广“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水利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和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均提出,鼓励将通过合同节水管理取得的节水量纳入用水权交易。下一步,将在农业节水灌溉、重点用水行业等领域积极推广“合同节水+水权交易”的创新模式,提升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收益,激发用水户和节水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内生动力。
四是培育壮大节水服务企业。节水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合同节水管理,在取得合理收益的同时,服务能力和规模明显提升,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积极发挥水利行业协会的作用,遴选节水服务企业,建立节水服务企业库,定期推广、发布节水企业名录,组织企业全面对接、参与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培育壮大节水服务企业,助力节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