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利部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加强节水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水利部累计遴选公布四批194项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水利部联合工信部发布五批614项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装备,涵盖14个主要用水行业,节水科技创新链初步形成。二是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印发《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方案》,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等领域遴选水效领跑者,累计遴选公布50个型号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104家水效领跑者企业,11家水效领跑者园区,23个灌区水效领跑者,168个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三是推进节水产品认证。截至2023年年底,节水产品认证已涵盖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产品199类,规格型号超3000个,有效证书4169张,涉及企业1061家,便器、水嘴、便器冲洗阀、淋浴器等4种产品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立足新发展阶段,要紧紧围绕节水科技创新和节水数字化、智慧化升级,高质量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工作。
要加强节水科技研发创新。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等作用,开展节水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和水利行业技术院所,建设节水科技创新中心。集成推广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城镇生活领域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如高效节水灌溉、再生水利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推动节水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数字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节水技术,推进智慧节水,促进合同节水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运用“数字化+合同节水管理”方式,构建集节水信息发布、节水技术集成、节水产品推广、节水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节水服务平台,让数字赋能合同节水管理,提升合同节水管理综合服务能力。
要打造合同节水管理产业高地。汇聚节水政策研究机构、大型水利(水务)企业、节水设备制造企业等,推动形成产业联盟,建立合同节水管理产业对接平台,健全节水市场机制,为用水单位提供系统化整体化的合同节水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加快打造合同节水管理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