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时间:2024-10-22 来源: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作为节水工作创新市场机制,既实现了专业化的节水目标,又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水利部择优推出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和实施成效。现将完整案例整理发布,以资借鉴。

项目名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项目业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学校分为木樨地、团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3.33万平方米,其中:木樨地校区约18.6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团河校区约64.6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高级警官学院年培训2万人次左右,教职员工2000余人。木樨地校区1个市政自来水进户,团河校区2个市政自来水进户,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生活等供水。学校2022年两校区总用水量106.08万立方米,总用水指标145万立方米。

节水服务企业

常州常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411724153766E。

案例内容

项目总体情况

改造前的地形管网图不完全符合地下管道管线走向,学校现有的纸质地下管网图无法精确地显示坐标、管径、埋深、材质、水流等参数。学校供水管网逐年老化,管道漏损日趋加重。主供水管网多为铸铁管和镀锌管,近年来未进行更换,使用年限较长,内部锈蚀严重,水流阻力加大,水压受影响比较明显。学校缺少用水计量设施,木樨地校区、团河校区都存在计量率较低的问题。学校用水洁具皆无节水措施,部分洁具老旧损坏,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浪费水的情况严重。两个校区均建设有游泳馆,泳池面积合计1872平方米,共用自来水11118立方米(含装修后重新注水),洗浴热水1211立方米,泳池排放水无回收利用,直接排放。学校未建设中水回用系统,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办公楼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至统一市政污水排放口。

节水改造具体内容

建设用水监管平台。用水监管平台具备以下功能:显示计量器具、压力计、维修点、分区、用水节点、用水单元等关键要素;开展水量平衡监测,监测供水上下层级是否平衡,显示用水节点/分区的供用水关系和水量数据;分析用水定额;考核楼栋用水;用水异动预警;进行管网漏损分析,监测漏失水量;分析用水数据。

改造终端用水器具。对校园内存在损坏故障的节水器具进行更换,更换的终端用水器具均为节水型用水器具,具体包括:公共区域面盆水龙头、水龙头;公共区域、宿舍区域蹲便器冲洗阀;宿舍区域淋浴顶喷;公共区域、宿舍区域拖布池水龙头;宿舍区域面盆水龙头、洗涤龙头;教学楼区域便器冲洗阀。

建立雨水、空调冷凝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雨水、空调冷凝水收集系统,建设在团河学生公寓十一号楼。通过“弃流截污—沉淀—过滤—雨水收集池储存消毒—净化回用”等过程处理收集到的雨水,可直接用于浇溉农作物,提升学校绿化喷灌系统节水效率。

敷设管道与提升绿化喷灌系统。敷设专用绿化管道至附近的绿化区域,用于绿化灌溉;更新或增加敷设绿化喷灌管网,长度大约120米;完善学校现有的绿化喷灌系统,更新或增加喷头约15只。

供水管网渗漏监测、定位及修复。排查原供水管网,形成完善的供水管网图;建设智慧物联网探漏系统,做到管线、管网漏损实时监测,对建筑变动等导致的管线变动,建立智能化图纸管理;通过DMA分区计量漏损监测模型,根据各级水表的计量差值,明确供水管网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确定漏水量,靶向漏损区域,分析漏损类型,采取高效措施进行治理。

供水压力优化平衡调控。在学校主管网供水动脉设置流量监测点;在学生宿舍生活区的供水不利区域设置不利点流量监测点;在学校供水压力不足的楼栋进水口配置安装恒压变频泵,调节高峰期用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在学校供水压力过大的楼栋进水口安装减压阀,调节出水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的管道冲击,影响管道使用寿命。

改造完成后,两校区目前累计维修室外漏水点67处、室内漏水点38处,整体更换管道260余米,安装水表和阀门累计342台、终端节水机具5290套、雨水及空调冷凝水收集利用系统1套、供水管网测漏系统1套、无负压增压泵组1套。

节水效益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前用水情况。2018年用水量为107.64万立方米,2019年用水量为120.33万立方米,2021年用水量为103.49万立方米。改造前两校区平均年度用水量111.29万立方米。

项目实施后用水情况。项目改造后,2023年两校区用水量合计72.73万立方米。

项目自2022年8月5日开工,2023年5月31日完工,2023年6月1日进入运维期,2023年8月16日通过一阶段验收,运行效果良好。以项目实施前三年两校区平均年度用水量111.29万立方米为基数,2023年两校区用水量合计72.73万立方米,节水量38.56万立方米。按照水价6元/立方米计算,节水效益231.36万元。

管理效益

建立DMA分区管理用水监管平台。节水服务企业特有的供水管网测漏及修复平台系统覆盖学校100%楼宇及地下供水管线,实时在线监测、告警、修复,使得管网漏损率降到2%以下,保障、提升给水管网的安全性。随着管网漏损率逐渐降低,供水管网压力逐步提升,有效降低了增压泵站的工作时间、启闭频次,降低泵组能源消耗,节约学校维护资金及电费支出。

商业模式

本项目采用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效果保证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合同期8年,项目以2018年、2019年、2021年三年两校区平均年度用水量111.29万吨为用水基数,水费单价6元/立方米,年综合节水率≥15%为前提进行考核、分享、结算。节水效益分享的比例为15%(甲方):85%(乙方)。

合同顺利履行完毕后,项目财产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乙方无偿、完好(修复所有功能后)移交甲方。

投资额及融资渠道

项目建设内容累计投入2078.65万元(建设期投资额1337.25万元,运维期投资额741.4万元),由节水服务企业自筹资金。

案例亮点

提高乙方积极性

本项目采用效益分享型模式和效果保障型模式,合同期内中标人承诺较年度基准用水量每年综合节水率≥15%,若当年综合节水率未达到15%,乙方退还当年甲方已经支付的节水服务费,有效保障了甲方利益,促进乙方节水工作。

降低学校风险

本项目资金来源均为节水服务企业自筹,学校提供场地及配合工作,不使用学校自有资金,且提升校园供水设施设备完好率。项目有效保障学校资金安全,提高节水服务企业资金使用率,对学校来说属于无风险项目,学校对项目起监督、指导及决策作用。


请完善基本信息

去完善

密码过于简单

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