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作为节水工作创新市场机制,既实现了专业化的节水目标,又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水利部择优推出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和实施成效。现将完整案例整理发布,以资借鉴。
项目名称
福建理工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项目业主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工程学院。2017年,福建工程学院被确定为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占地面积107.2万平方米,项目实施前,年供水量约为200万立方米,用水人数约1.6万人。
节水服务企业
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水智联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50105MA2YGLPB5G。
案例内容
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改造前,全校没有完整供水管网图,地下管网纵横交错,老旧破损时常发生,供水系统可靠性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每年查漏、修复管网耗费人力、财力较大,用水量逐年增加,学校人均用水量为116立方米/年,远高于南方高校用水定额先进值和通用值,水费开支每年呈增长趋势。校区消防系统设备老化,无法正常使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学校于2019年10月向社会公开招标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与福水智联公司签订合同,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此项目为福建省首个高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合同周期为2019年11月起至2030年8月止,目前项目运行良好。
节水改造具体内容
建立校园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对校区生活及消防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探测,绘制完善校区管网档案图纸并建立数字化供水管网模型。通过DMA分区结合树型结构,融合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智能终端产品建立物联网感知层,建立“禹之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实时监测供水管网输配水效、靶向漏损区域,分析漏损类别和漏损情况。
实现“监、管、控、运”一体化智慧管理。通过对校区生活、消防主管网加装分区阀门、安装NB-IoT智能远传流量计和水表,部署基于高德地图搜索引擎的高校节水监测系统平台,将设备信息及数据上传至高校节水监测系统,实现了分区计量、实时监测、无线传输、数据分析、峰值报警等在线监测。节水监测系统可快速响应异常漏损,及时启动运维机制,确保用水效率长期达标,使得被动式的漏损控制变成主动式的节水管理。
实现大数据靶向漏点精准定位修复。利用窄带物联网远传设备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并进行各种定量、定时对比,从大数据中发现漏点并精准定位,定位精度可达1平方米以内,依据系统靶向的区域范围,探漏专员在凌晨夜深人静时进场探漏,准确定位漏点并修复,避免大面积开挖,有效提升节水工作效率。本项目仅建设期就共修复漏点200余处,截至2023年底,共计发现并修复各类地下漏点462处。
用水终端改造提升。对标国家节水相关标准,对学校的洗手盆、水龙头、小便器、蹲(坐)便器、淋浴喷头、食堂用水设备、绿化灌溉设备进行全面更换,确保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节水效益
项目实施前用水情况。改造前学校年用水量约为200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116立方米/年,远超国家和福建省用水定额。
项目实施后用水情况。经第三方节水评估,项目竣工后,年节水量约110万立方米,日节水量超2400立方米,节水率超50%,人均用水量下降到56立方米/年,达到国家用水定额通用值。
项目实施以来,节水效益显著,年节水效益约286万元,同时,学校每年节约物业费和管网维修费用约100万元。
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基础上,2021年6月,由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理工大学、福水智联公司共建的首个“福建省节水教育基地”正式揭牌,生动展示了福建省水情动态、现代节水知识和最新节水技术的应用场景,面向全社会开展水情教育、宣传节水文化、分享节水经验、推动节水行动。福建省节水教育基地入选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由于节水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2021年,福建理工大学获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
商业模式
福建理工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采用节水效益分享型模式,项目合同期为10年,效益分享期内,学校分享节水效益的10%,企业分享节水效益的90%。合同期满后所有软硬件设施无偿归属学校。
投资额及融资渠道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2000万元,全部由节水服务企业福水智联公司自筹和贷款。
案例亮点
集成先进技术赋能数字节水。项目对校园节水进行全面总体规划建设,部署了高校节水监测平台,安装了NB-IoT智能远传水表、NB-IoT智能远传压力变送器等物联网智能终端,实施了输配管网、生活用水、食堂用水、绿化景观用水、消防及外供用水、精细化管理六大节水技术改造方案,综合应用了窄带物联网、精准计量、GIS、过程分析、管网探测、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智能化管网漏损监测、漏点定位、精细化管控等多种技术和模型,靶向漏损区域,漏点定位精度可达1平方米以内,构建了“监、管、控、运”四位一体的节水系统。
打造高校合同节水引领示范工程。福建理工大学践行初心使命,敢为人先,率先在福建省高校实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取得了突出的节水效益,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成为省内高校节水领域的一面旗帜,引领带动省内其他高校开展节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