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撬动社会资本 实现多方共赢

时间:2024-11-28 来源:《中国水利报》2024年11月28日第5704期

拓展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集成服务能力、精准政策工具、夯实协同机制——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组织召开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新起点上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场酣畅淋漓的模式分享,一次知行合一的经验交流,记录着合同节水管理十年发展的改革与创新,诠释着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

合同节水管理政策框架初步搭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2014年水利部从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更加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节水的角度出发,创造性提出了合同节水管理的新模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水技术应用,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雷晶介绍。

合同节水管理通过引入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集成节水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帮助用水户进行节水,能够降低用水户自己解决节水问题的成本和风险,并通过分享节约的水费收益等实现投资回报,保障节水服务企业获得的收益能够支撑其投入成本和合理利润。

2014年,水利部选取河北工程大学作为公共机构试点,选取天津护仓河作为水环境治理领域试点,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探索,实现了用水户和节水服务企业的双赢。一系列实践为纵深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打开了思路。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合同节水管理开始全面推行。

作为全国首个高校合同节水规范性文件,江西省关于推行高校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的实施意见于2019年印发。“在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下,多份文件的印发,为全省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江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何力说。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节水贷”和“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政策,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稳定低息资金支持;对开展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和节水服务机构提供优惠金融贷款,促进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

经过水利部等部委十年来的持续努力推动,如今我国合同节水管理政策框架初步搭建,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完善,创新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节水服务企业积极参与,一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实施,有力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

市场主导

形成多领域多层次节水服务体系

共签约超过100个投资额规模以上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总投资额约7000万元——上海市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8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开展“合同节水+智慧节水”,形成了以服务托管与节水效果保证为主要模式,智慧节水技术为支撑的项目格局。

合同节水管理既像一根杠杆,撬动了社会资本,又像一条纽带,紧紧连接节水产业链。

“今年,我们持续推动将合同节水管理纳入发展节水产业重要任务,推动项目和投资额持续增加。”山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袁峰介绍,截至目前,山东省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涵盖公共机构领域、工业领域、农业节水灌溉领域、水环境治理领域、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领域、服务业领域等不同应用场景。

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的过程中,合同节水管理促进了节水科技创新,推动了节水设备、材料、技术、工艺的升级换代,培育了一大批能够提供节水咨询、设计和管理服务的企业。

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共吸引600多家节水服务企业参与,其中民营企业超过80%,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节水服务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通过提供节水技术、咨询、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了涵盖多领域、多层次的节水服务体系,节水市场蓬勃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节水产业链,节水服务企业取得合理收益,有力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

创新驱动

为节水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在福建理工大学校园,节水标语与再生水景观池随处可见,福建省首个节水教育基地坐落于此。

通过制定节水技术改造方案,建立数字化供水管网模型DMA分区计量漏损监测模型等,福建理工大学实现了分区计量、实时监测、无线传输、数据分析、峰值报警等在线监测,学校用水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节水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创新,是推动合同节水管理的重要基础。技术的迭代升级不仅在公共机构领域孕育生发,也在节水重点领域全面开花。

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引入节水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建立“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格局,创新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建立节水服务企业、用水户、灌溉服务合作社共享节水效益的奖励机制,农民、社会资本、政府都受益,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聚集工业节水减排,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横钢铁)合同节水管理项目采用低温多效蒸发工艺,项目投产后,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节水服务企业以每立方米5.6元的单价、每天2.5万立方米的水量向纵横钢铁提供合格淡水,纵横钢铁支付水费。节水服务企业获利,项目主体企业获益,实现了合作共赢。热法海淡,一项小小的技术创新让钢铁厂实现污水零排放,累计节水效益达5.94亿元。

聚焦城镇节水降损,浙江省象山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为市区大用水户加装分级分区流量计,配合系统全面掌握漏损数据,完善漏损控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了节水效益。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合同节水管理的内涵还在不断扩展。“未来,这一机制可能会更多地融合智能化管理、综合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元化的目标,成为节水产业发展的核心模式之一。”雷晶对于合同节水管理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合同节水管理十年发展路

  • 2014年

水利部创造性提出了合同节水管理商业模式并组织开展试点。

  • 2016年

“合同节水管理”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 2019年

《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单独成条。

  • 2021年

“合同节水管理”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成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 2023年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

  • 2024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

《节约用水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节水服务产业,引导和推动节水服务机构与用水单位或者个人签订节水管理合同,提供节水服务并以节水效益分享等方式获得合理收益。


请完善基本信息

去完善

密码过于简单

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