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时间:2025-04-27 来源: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作为节水工作创新市场机制,既实现了专业化的节水目标,又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水利部择优推出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和实施成效。现将完整案例整理发布,以资借鉴。

项目名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项目业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学校现有枫林和红角洲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3.95万平方米,在册学生及教职工3万余人。

节水服务企业

武汉博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博水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05720312675。

案例内容

项目总体情况

节水改造前,学校供水管网资料缺失,计量体系不健全,只安装了一级计费水表,未对管网运行实施监控,管网供水压力偏大。枫林校区整体管道使用年限超过使用标准,破损爆管比较严重,用水器具老旧占比高达96.1%,节水器具占比仅为57.4%,治漏降耗工作不持续,用水管理粗放。2019—2021年用水总量分别为335.9万立方米、241万立方米、306万立方米,标准人数人均用水量一度达到124立方米/(人·年),远高于《生活及服务业用水定额 第1部分 公共机构》(DB 36/T 1827.1—2023)规定的高等教育本科院校用水定额先进值指标45立方米/(人·年)。为此学校做了很多尝试,但供水总量依旧居高不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合同签订于2022年3月,项目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开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管控中心搭建、管网信息化建设、智慧水务管控建设、用水器具改造、部分管网改造与优化、地下漏损运维管理(漏水常态化勘探与修复)、项目运营维护等,建设期90天,合同期10年。

节水改造具体内容

管网更新改造。分3期完成枫林校区全部主管网更新,累计更新管网5761米。

bdupload/image/202504/1745810869778346569.png

管网更新改造

用水器具改造。全面淘汰非节水型和老旧用水器具,开展大便槽式改蹲便施工,项目使用器具全部通过中国节水认证,累计更新用水器具1.65万套,更新4280间宿舍盥洗室内管道,完成两校区39栋楼1578个蹲位改造。

bdupload/image/202504/1745810878706646406.png

枫林校区医药学院节水器具更换后

搭建智慧水务生态系统。通过安装162块超声波远传水表、38处远传压力表、远传水位仪,对管网从流量、压力、泵房液位等多维度进行实时监测,全面精准掌控学校或校区总量、DMA区域分量、建筑终端用量等节水、用水相关信息,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勘测、早治理。

bdupload/image/202504/1745810886215559873.png

智慧水务生态系统

开展综合管网信息化建设。分项完成学校综合管网探测和三维校园场景搭建,保证基础资料的现势性,为全面建设节能型校园奠定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的基础。

搭建智慧能耗监控中心。校园智慧能耗监控中心是学校水务管理指挥调度中心,也是加强校园节水文化建设、展示学校节水成果的节水示范教育基地。

bdupload/image/202504/1745810898104206045.png

智慧能耗监控中心

地下漏损常态化勘探与修复。持续进行漏水探测,借助智慧节水管控平台的实时监测报警,快速锁定漏损区域,真正将管网漏耗遏制在萌芽状态,第一年度完成漏水点探测维修125处。

加强项目运维管理。合同期内,节水服务企业与校方水务管理人员联合办公,提供24小时技术服务和维护维修服务,完善校园用水管理规章制度、开展节水培训及节水宣传工作,共同推动学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期间,武汉博水公司完成管网改造与优化约5761米;完成39栋楼1578个蹲位改造;更换节水器具1.65万套;安装分区计量远传超声波水表162套、压力监测点38套;搭建智慧节水管控平台(PC端及移动端)、智慧管网运行管控平台(PC端及移动端)、智慧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智慧三维管网信息系统;第一年度探测维修漏水点125处;处理日常维修940处。

节水效益

项目考核期第一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直接节水量226万立方米,综合节水率60%以上,标准人数人均用水量为39.67立方米/(人·年),达到用水定额先进值指标。取学校2023年5月水平衡测试结果,管网漏损率为3.5%。按水价3.20元/立方米计算,年节水效益720余万元。

商业模式

本项目采用节水效益分享型模式,分享期自2022年10月1日至2032年9月30日,节水效益分享比例第1—2年度甲乙方按照0%∶100%分享效益,第3—10年度甲乙方效益分享比例为11%∶89%。项目建设完成后,武汉博水公司负责自主运营,通过节水改造产生的节水收益获取项目运营收入。合作期限届满后,投入的所有设备、设施均无偿移交给学校。

投资额及融资渠道

本项目投资额共3899万元,其中建设项目投资额不低于1800万元,全部由节水服务企业武汉博水公司自筹。

案例亮点

精细化地下管网图。由于基础资料的欠缺,项目入场即开始地形测绘及管网勘探工作,保证了基础资料的完整性。摸清管网现状,为各分项的实施奠定基础,也为学校后期建设改造和维修提供依据和帮助。在此基础上,项目开发了三维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为全面建设节能型校园奠定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的基础,推进学校后勤管理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采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搭建智慧水务生态系统,流量自动监测、分析、报警,治漏降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探测、早修复,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系统通过用水大数据分析透视,采用智慧多维指标综合漏损指数评定办法,对校区、DMA、建筑异常用水进行识别评定,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各种漏损报警,真正实现“一个指数、一张图、一网打尽节水管理”。

创新商业模式。合同节水管理是适合高校的节水管理模式。根据学校节水空间大小,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模式,所有投入均由节水服务公司自筹,对于学校而言,不仅提升管理水平,还可享受节水收益,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优选专业节水服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涉及的改造分项跨度大,对节水服务企业的勘探测绘、节水改造、软件开发等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及高效的管理水平。


请完善基本信息

去完善

密码过于简单

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