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作为节水工作创新市场机制,既实现了专业化的节水目标,又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水利部择优推出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和实施成效。现将完整案例整理发布,以资借鉴。
项目名称
遵义医科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项目业主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总占地面积119.6万平方米。现有统招生约1.6万人、在职教职工1600人。用水范围主要包括教学区域、学生宿舍、食堂、外围商铺、教师公租房等用水单元。学校2018—2020年用水量分别为86.08万立方米、105.06万立方米、111.08万立方米,有逐年攀升趋势。
节水服务企业
贵州创亿宝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亿宝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20103556625129W。
案例内容
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改造前,学校节水管理队伍力量单薄,部分节水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掌握和应用先进的节水管理方法;学校部分地基沉降,导致管网漏损、漏水频发;非节水器具占比较高,部分用水器具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未搭建供水管网监控平台,无法精确监管用水量;因人手不足与技术落后等原因,用水终端损坏及管道漏损等情况出现时,不能及时发现;节水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广大师生的互动性、参与性不强。
2021年11月,学校引入创亿宝能对校园进行全方位节水改造。项目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开工,2022年4月完成1期建设工程,完成供水管网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供水管网系统勘测普查及管网图绘制、供水系统地下管网漏损精确探测定位及维修施工、终端用水器具节水技术升级改造、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管道铺设等节水改造,学校节水管理工作达到数据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节水改造具体内容
规范管理,以制度促节水。建设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和跑冒滴漏专项小组,强化节水管理,健全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的各类节水制度
加强宣传,以教育促节水。召开用水节水培训会议、节水知识讲座,定期组织线上节水知识有奖竞赛以及张贴节水标语标识等主题活动,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节水氛围,增强师生节水意识。
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完善系统,以监管促节水。组织开展供水管网系统勘测普查及管网图绘制,并录入水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供水管网监控与管理系统平台,对校园供水管网系统进行分布式监控与集中管理,掌握校园供水实时数据;精准探测学校供水管网漏损点,并及时实施维修施工。
技术人员开展地下管网漏损探测工作
用水监控平台
加大投入,以技术促节水。升级更换老化、损坏的终端节水器具;在校门总表处及地势较高区域安装排气阀,控制管网中气体排放,减小气蚀现象;改造和升级绿化供水管网系统,检修恢复绿化加压系统。
经改造,节水服务企业累计查找出管道漏水点25处,并及时组织维修;将学校卫生间原有面盆水龙头、拖把池水龙头、小便池、蹲便器、高位水箱等用水终端拆除并安装新型节水器具,卫生间局部给水管道加装截止阀,在教学楼、学生宿舍低楼层用水设施加装恒流控制阀共计1.77万套,更换500套节水龙头、节水缓冲阀、小便器等节水设备,将公共卫生间小便池改造为智能红外线感应冲水,学校节水型用水终端器具覆盖率达100%;组建项目运维团队,全面接管学校供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水终端日常维修工作,开展各项供水系统维护维修工作1200余次。
节水效益
项目实施前,学校2021年实际用水量为110.65万立方米,学校标准人数15694人,标准人数人均用水量为70.50立方米/(人·年)。引入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后,学校2022年实际用水量为72.35万立方米,学校标准人数16594人,标准人数人均用水量为43.60立方米/(人·年),达到贵州省高校用水定额先进值。年节约水量38.3万立方米,节约水费约170万元,节水率达34%,节水成效明显。
商业模式
项目采取节水效益分享型模式,合同期八年,校方与节水服务企业的分享比例为2∶8。合同期满后,节水服务企业所投入的技术、软硬件设备无偿赠予学校。
投资额及融资渠道
项目节水技术改造建设一期工程投资497.65万元,投资金额由节水服务企业全额出资。
案例亮点
建立节水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和跑冒滴漏专项小组;持续开展治漏降耗,保证供水总量总体可控;实施节水器具改造,推进用水器具更新换代;建立智慧水务生态系统,开展节水信息化管理,实现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科学管理,提升用水效率。
推进学校节水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整个合同实施期间,所有投入均由节水服务企业自筹。对学校而言,不仅减少用水量,提升管理水平,还可按比例每年分享节水收益。合同期满后,所有的软硬件也无偿归校方所有,校方可继续享受合同节水管理带来的红利。
实现用水精细化管理。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立供水管网监控与管理系统平台,对校园供水管网系统进行分布式监控与集中管理,保障供需水平衡;建立健全计量体系,完善用水单元计量,实现“校区—区域—建筑”三级计量。
提升学校管网综合治理能力。勘测绘制学校供水管网,摸清管网现状,为学校后期建设改造和维修提供依据;搭建智慧水务生态系统,实现供水管网运行自动监测、智慧分析、实时报警,治漏降耗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探测、早修复”,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