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当下,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立足区域实际,以创新合同节水管理为突破口,联动企业力量,探索出一条节水产业发展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相辅相成的新路径,为工业领域节水减排树立了标杆。
东营区工业基础雄厚,胜利油田相关企业作为区域用水大户,其节水成效直接关系全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破解传统节水工作中“企业投入高、技术落地难、长效管理弱”的痛点,东营区水利局主动作为,搭建政企合作桥梁,指导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石油开发中心、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发电厂等重点企业,与山东胜利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全面推行合同节水服务,形成“专业机构牵头、企业全程参与、技术创新驱动、成效量化可考”的节水管理新模式。
在合作过程中,东营区坚持“一企一策”,推动节水服务精准化、专业化。山东胜利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针对不同企业的用水特点与需求,提供全链条节水解决方案:开展水平衡测试,精准掌握企业供水水源、水量分配及耗水情况,为节水工作划定方向;制定DMA分区计量管理方案,搭配水表周期检定,降低计量误差,为用水数据分析提供可靠支撑;通过管线定位制图与日常巡护,完善企业管网分布图,结合噪声漏水预警系统、漏水相关仪等先进设备,实现漏点快速排查与定位。其中,在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发电厂等难检漏区域,噪声漏水预警系统的应用成效显著,累计发现漏点6处,维修后日减少水量损失1000立方米,有效遏制了“跑冒滴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同时,东营区注重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推动节水产业向高效化、可持续化升级。一方面,积极引入智能节水设备与技术,实现水资源精准控制,例如为企业安装智能水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用水异常,减少无效耗水;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循环用水及中水回用技术,将雨水转化为可用水资源,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场景,既降低了企业新鲜水取用成本,又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实现水资源“梯次利用、循环再生”。
此外,东营区还同步强化用户规范与宣传引导,构建节水长效机制。通过查处私接管线、规范用水户与用水器具,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浪费,2023年实施合同节水服务以来,累计查处私接管线12条,规范用水户44户、用水器具18个;开展节水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材料、举办主题活动,提升企业员工节水意识,营造“人人节水、主动节水”的良好氛围。
截至2025年底,东营区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已累计检出漏点84处,节约水量185万立方米,其中油气集输总厂单厂节约水量达4.5万立方米,石油开发中心、石化总厂、胜利发电厂分别节约14.8万立方米、5万立方米、6.5万立方米,企业水费与污水处理费支出显著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东营区通过创新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不仅为区域内工业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节水方案,更推动了节水服务从“单一技术服务”向“全链条综合管理”转型,为节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东营区将持续深化政企合作,加强对第三方节水技术支持单位的监管,探索更多前沿节水技术与模式,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贡献“东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