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
针对干旱盐渍化引黄灌区受水源单一、土地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制约的问题,构建了引黄灌区由一元水源变多元水源保障调控理论。多元水源调控需具备三个条件:一为适宜多元水源转换条件,二为与时间与空间上协调性,三为与水资源条件匹配性;研究揭示了一元水源与三元水源在空间与时间上转换关系,提出了多元水源时间与空间上协调调控布局与途径,以及大面积发展滴灌后土壤水盐平衡调控技术,同时研发了相适应的关键设备。
主要性能指标
1.泵前低压渗透微滤机。该机主要由机架、浮筒、滤网、收污筒、滤网驱动系统、高压反洗水泵、Y型过滤器和电控系统等组成。该机主要用于滴灌系统首部取水时,河流、湖泊等不洁水源的过滤。
2.采用滴灌后,灌溉保证率由渠灌50%提高到85%,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经济作物可获得高产与高效,可有效促进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面源污染。
技术特色
1.适用范围:适用于滴灌区域以及采用泥沙含量较大水源高效节水灌溉的项目。
2.技术特点:构建了引黄灌区由一元水源变多元水源保障调控理论,即多元水源调控需具备的三个条件(详见技术简介);提出引黄滴灌泥沙逐级调控理论及水盐平衡调控技术指标,关键技术实用性强,已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推广应用。
3.应用成本:运维成本低。
典型案例
案例1:土默特灌区项目。该灌区土壤盐渍化较严重,采取地面水源滴灌技术,建设规模5000亩,主要应用项目研究的泵前低压渗透微过滤技术及设备同时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后作物平均增产15%以上,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下降,农民亩均增收150元左右。
案例2:右侧图片应用在河套灌区五原县,河套灌区多年采用地面灌技术,水资源浪费严重,面源污染日益凸显,采取地面水资源滴灌,有效解决面源污染问题,达到减肥降耗、提质增效。
推广应用情况
在新疆、甘肃和宁夏都有应用,其中2019年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应用25台。
信息来源: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2019年)(序号58)
持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