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2019年水利部、教育部、国管局联合组织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湖北省武汉市节水办发布了武汉市高校节水减排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启武汉市高校节水减排行动。三年来,全市各高校(对照教育部高校名录,参与武汉市高校节水减排三年行动的用水高校共计79所)高度重视,主动对标,补齐短板,加强监管,努力克服疫情及多种不利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以“四促四效”为抓手,全力组织实施四项行动,圆满完成了三年工作目标,武汉市高校节约用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相较于2018年,全市高校2021年用水总量下降21.6%,60所高校单位学生用水量优于省、市标准,17所高校先后建成省级节水型高校,全市节水型高校创建率21.5%,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力争达标创建湖北省首个节水标杆高校。
一、用水计划监督管理情况
(一)强化监管手段,控制用水总量
市节水办对全市非居民用水户严格实行计划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按年核定用水计划,按期分解考核,强化用水强度目标责任管理。自2019年始,对用水单耗超标严重的部分高校实施重点监控,对标用水定额核定下达用水计划。各高校认真执行用水计划,用水总量管控效果显著,三年来,全市大部分高校均能按照当年下达的用水计划执行。截至2021年,全市高校用水量为8125万立方米,较2018年同比减少2237万立方米,总体下降21.6%。其中,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年用水量降幅超过40%,节水成效显著。
(二)严格目标管理,提高用水效率
市节水办以目标为导向,以高校为中心,以减量为标准,深挖高校节水潜力,组织各高校认领总体指标,上门指导制定本校三年节水减排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实施节水改造,用水效率不断提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60所高校2021年单位学生用水量均优于省、市两级用水定额标准要求。
(三)推动示范引领,打造节水高校
市节水办立足市情水情,结合武汉市水资源禀赋与高校教育特色,突出亮点,好中选优,大力推进高校节水工作,从标准制定、合同节水、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着力打造丰水地区节水型高校品牌。组织完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高校的《节水型高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占全市高校总数的4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被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授予“湖北省节水型高校”称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力争在2022年完成省节水标杆高校创建工作。
二、高校节水减排工作落实情况
(一)促节水强化减排宣教
联合倡议,全面响应。在全国节水办的指导下,武汉市于2019年世界水日组织召开了武汉市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节水减排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高校节水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水利部、教育部、省水利厅、省教育厅、市政府及市水务局领导和近百所高校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共同承诺践行节水减排主体责任,并向社会发出“节水,我们一起行动”的倡议。
多维宣传,全面覆盖。各高校坚持“高校节水、师生为本、意识为先”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节水宣传教育硕果累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组织开展节水主题讲座、设计创业大赛、诗歌朗诵竞赛和有奖征文等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利用校园媒体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节水宣教活动,及时宣传节水政策及先进经验,形成良好节水舆论导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开设“珍视地下水,知水节水护水”主题讲座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诗歌朗诵竞赛活动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社区开展以节水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
节水实践,服务社会。高校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扩大节水宣传辐射范围。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武汉高校节水志愿者联盟”成员,积极开展节水教育实践,组织开展校园巡查、居民家庭节水社会调查、护湖巡湖等活动,全面构建节水公众参与体系,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宣传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子们参加全市节水健康跑活动
(二)促节水加强基础性治理
建强组织,规范制度。各高校建立高校领导负责的节水管理机制,制定监督管理、巡查维修、统计监测、分级考核等制度。节水管理网络不断健全、运行规范,节水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为节水型高校有序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武汉大学等高校施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推行内部用水计划考核,建立用水奖惩机制,优化用水配置,鼓励和督促节约用水。
升级改造,综合治理。各高校不断加强节水设施设备更新力度,利用物理探测等先进技术定期进行漏损检测,改造升级老旧供水管网,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华中科技大学近三年探查漏点400余处,减少用水量430余万立方米,年用水量下降33%。
全面体检,深入监测。市节水办先后组织完成44所高校水平衡测试,通过测试推动高校完善用水管理及考核体系,完善内部用水计量系统。
(三)促水效提升科技引领
全面推广,覆盖应用。各高校积极推广使用先进实用的节水新产品,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器具。华中农业大学更换两栋教学楼卫生间免冲水小便池150台;武汉工程大学更新空气开启式沟槽便池节能水箱254套、按键式高位水箱60套、大小便冲水延时阀123套,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实时监控,智能管理。推进用水在线监控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依托节水技术,实现供用水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节水效果显著。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建设完成了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用水监测、统计分析、预警管理等功能,及时发现管网漏水和长流水等用水异常现象。
技术引领,高效运作。加大节水技改项目投入,实现高效节水组织运作模式,用水成本大幅度降低。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等高校建设雨水回用项目,年节水分别为3万立方米和6万立方米;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杂排水回用系统,收集学生宿舍优质杂用水,处理后用于宿舍卫生间冲水,年节水8万立方米;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收集新建学生宿舍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室外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年节水10万立方米以上。
(四)促管理创新体制机制
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共有12所高校实施了效益分享型和效果保证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合同投资额超3000万元,实施后节水量或预计节水量达448万立方米,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945万元。武汉工程大学于2019年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了效益分享型节水管理合同,投资500多万元对内部用水设施进行全面优化,当年学校即实现节水127万立方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后,当年开学3个月用水量同比降低了50%;湖北工业大学仅用4个月,学校用水量就下降了45万立方米,按照6年节水管理合同期,学校节水率超过37.01%,预估节省水费支出将超过1000万元,为全市高校挖掘节水潜能、激发学校内生动力提供了创新节水管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