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各地积极推动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研究制定合同节水管理相关政策,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官微和合同节水管理服务平台同步开设专题,陆续发布各地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因地制宜 探索创新 上海市稳步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工作
一、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先后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推进合同节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合同节水管理是应用市场机制推动节水工作的创新机制。近年来,上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方针,结合水量信息化监管和用户精细化服务,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的合同节水托管服务道路;市水务局联合市发改委、市教委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上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上海市学校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关于开展上海市水务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本市大用水户节水管理的通知》《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为全市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指导。
依据“市场主导、政府指导”的原则,上海市合同节水项目主要采用了用水费用托管型及节水效果保证型2种模式,以开发建设智慧节水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结合管网改造、爆管抢修、节水设施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宣传、节水制度建设等工作,实现单位用水精细化管理的目的。该模式有助于调动用水单位节水工作的积极性,用水单位从过去被动节水的局面,转变为“我要节水”的主动作为,进一步激发市场节水动力。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共计开展了101个合同节水项目,年节水量约157万立方米,其中开展“智慧节水”项目68个,年节水量约100万立方米;“十四五”以来,全市开展合同节水项目速度加快,2021年至2022年6月,共计开展合同节水项目77个,年节水量约99万立方米,其中开展“智慧节水”项目35个,年节水量约51万立方米。合同节水管理帮助用水单位在取得节水效益的同时,也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落实“两手发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持续开展合同节水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为加快推进合同节水工作,上海市水务局在2017—2022年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积极宣传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并在2018年的“节水宣传周”上提出以“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的新模式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依托移动互联网构建全方位的智慧节水管理系统,助力用水企业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间,市水务局联合市发改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管理部门组织召开上海市合同节水管理研讨会,对合同节水开展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邀请部分月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参加研讨,宣传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内容、优势及意义等。上海市水务局所属的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分期分批走访了电子芯片、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烟草、铁路等高耗水行业,了解单位用水情况,为企业合理用水、智能管水提供改造建议,有效推进合同节水的工作开展。
(二)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合同节水试点示范
2017年7月28日,三井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签订了基于智慧节水的合同节水项目合同书,实施效果良好,成为上海市第一家成功实施合同节水管理的试点企业,为之后上海市多领域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上海在机关单位、高校、医院、工业企业等领域的合同节水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成效。
在高校建设方面,目前上海市已有十余所高校开展合同节水管理,主要以“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不仅能使管理人员快速响应异常用水问题,还能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高校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上海理工大学于2019年底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效果保证型的方式对学校地下供水管网开展漏损检测,节水服务单位采用检漏设备帮助学校采集到管道低渗漏数据,同时结合智慧用水管理系统,有效查找管网漏损点位,并进行及时修复,累计共发现13个漏点,节水量约2万立方米/年,约节省水费7.3万元/年,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工业企业建设方面,全市目前已在20多家企业中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实现用水精细化管理。上海吴泾热电厂区占地面积大且管网老化,2019年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第三方节水服务公司,以效果保证型方式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合同约定:以电厂2018年自来水用水数据为基数,保证节水率达到30%的目标效果,达到保证的节水目标值后,电厂每年向节水服务企业支付一定的节水服务费用。经过智能水表的安装,实现水量数据的远程采集与传输,加强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报警等工作,最终实现2020年相对2018年节水量13.4万立方米,节水率达48.7%的节水效果。
(三)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合同节水
2019年印发实施的《上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等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通过技术研讨、市场推介等方式,促进专业化服务企业的发展。建成一批合同节水管理示范试点,培育专业技术水平高、融资能力强的合同节水服务市场。”
在进一步深入分析本市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市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市水务局联合多家单位进一步加强本市合同节水指导性文件的研究和制定。2020年4月,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申报2020年节能减排建设项目的通知》,文件提出“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市公办高等学校、市教委所属中等学校节能环保工作,对于合同节水管理等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予以一定的项目奖补资金。”有效带动了上海市高校开展合同节水工作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制定《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等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将相关节水内容纳入《2020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为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等节水政策领域提供金融服务”,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等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2021年8月,市水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市商务委员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大用水户节水管理的通知》,提出要推动全市年用水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用水户加快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工作,鼓励大用水户科学合理选择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通过“智慧节水”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单位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
三、工作展望
上海市将继续秉承着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加快推进符合本地实际的合同节水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合同节水相关政策支持。上海市水务局将会同上海市发改委、市机管局、市教委等有关部门,探索合同节水管理实施细则、标准和规范等,不断拓展完善合同节水管理标准以及规范。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等领域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水惠”贷款业务,为用水企业(单位)、节水项目和节水服务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支持,切实助企纾困,助力复工复产,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节水等领域。此外,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为节水服务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或设立合同节水专项基金,切实加强对合同节水管理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创新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根据不同行业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特点,统筹平衡用水单位和节水服务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因地制宜推行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服务托管型等典型模式;创新“分享+保证”型、“托管+保证”型等混合模式;探索资源置换等其他模式。对于节水潜力较大但直接经济效益较低的项目,鼓励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合同节水管理+水权交易”等其他创新合同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合同节水备案机制,对于新开展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进行备案登记,加强合同节水项目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合同节水的项目质量与数量。
三是培育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节水服务企业。积极引导更多的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参与合同节水管理,壮大节水服务市场,培育发展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高、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大量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加强节水技术服务企业的专业化能力建设,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培训,形成科学有效的合同节水管理政策制度体系,节水服务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合同节水管理服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对合同节水进行宣传,同时结合“世界水日”“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活动开展深度采访、典型报道等合同节水宣传;对典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方法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有关各方对合同节水的认识度、认同度,为合同节水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