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经验宣传专题】陕西:六轮驱动,推进高校合同节水

时间:2022-08-29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节水办

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各地积极推动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研究制定合同节水管理相关政策,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官微和合同节水管理服务平台同步开设专题,陆续发布各地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陕西:六轮驱动,推进高校合同节水

陕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之一,又是教育大省,现有各类高等学校110所,在校总人数近180万人。而高校密集的西安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36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全国的1/7,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近年来,陕西省按照水利部的总体安排部署,通过制度上约束、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等措施,多部门联合,六轮驱动,大力推进高校合同节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凝聚部门合力,在夯实责任上下功夫。2019年省水利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校园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省校园节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高校节水工作的目标任务;随后结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颁布的《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和中国水利学会、教育后勤协会发布的《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制订陕西省《校园节水工作目标任务和标准》,细化创建任务到市(区),明确校园节水的方法路径;2020年9月,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省水利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陕西省高校推进合同节水管理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深化部署。2021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由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共同组织召开全省高校节水工作推进会,通报高校节水创建情况,安排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工作任务,62所高校代表参加会议并实地观摩交大创新港校区节水建设成效。西安市作为全省高校聚集地,进一步夯实创建责任,市水利局联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对高校节水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把创建节水型高校纳入西安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推进高校节水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规范节水管理,在强化刚性约束上下功夫。以地方标准发布《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明确了包括高校在内的各行业用水标准。制定印发《陕西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将公共供水管网内规模以上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进一步规范高校等用水大户的用水过程管控。西安市出台《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将全市高校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每月统计水量数据,形成节水报表;每季分析节水成效、进行通报整改。不定期对各高校节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年组织用水考核,对超定额用水执行累进加价收费,有效促进了高校节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在提高节水水平上下功夫。注重激励奖励,两手发力,加大对高校节水工作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4000多万元,调动1.3亿元社会资本,吸引多家不同特色专业技术单位参与合同节水工作。其中西安市按照《高校节水项目补助资金计划》,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大力支持高校开展非常规水利用、计量设施安装、节水器具更换、水平衡测试等。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扶持20余所高校28个节水项目,并免费为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更换节水龙头2.4万余只,节水马桶400余套,实现年节约新鲜水280多万立方米。

目前陕西省行政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二十所高校已经率先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浴室提升改造。西安市先后支出财政补助资金1095万元引导高校实施节水项目,引进社会资金6000余万元,帮助7所高校实施18个节水项目,年节水量310余万吨,年节约经费支出1000余万元。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四是创新节水宣传,在增强节水意识上下功夫。把节水宣传作为重点工作专项部署,建立全省节水宣传信息联络员制度,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运转有效的节水宣传工作机制。对节水型高校的典型做法在主要媒体予以深度报道,向社会各界展示节水优先的自我担当。制作拍摄了《节水护水—三秦在行动》公益微电影,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播放百余场次。创建陕西水利博物馆为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实地展示与线上主题宣传相结合,每年接待大中小学生参观实践6万人次。开展“我的节水故事”征文、“节水在身边”短视频大赛,广泛传播陕西节水好声音、好故事。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节约用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节水教育融入校园德育教育当中,融合报纸、广播、新媒体于一体,向师生普及节水知识、宣讲节水行动,并走进校园开展“寻找节水达人”,师生参与热情高涨,全省校园节水氛围浓厚。

五是注重典型带动,在巩固创建成效上下功夫。去年陕西省成功创建18所节水型高校,今年的目标是35%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为节水型高校。在创建工作中,按照“创建一个节水高校、打造一个节水亮点、树立一个节水典型”的思路,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西安交通大学安装智能水表256块和物联网网关112台,建立的物联网+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全校144栋楼用水监测分析、统计和报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用分散式学生公寓洗漱废水回用系统,占地面积小(仅半个集装箱大小外漏设备面积)、改造周期短、前期投资小,节水率达到60%以上。西安思源学院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修建了日处理量为4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系统,中水全部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喷泉、清洗道路等;铺设专用雨水收集管网300多米,将大约2万平方米范围内的雨水,以及一座1800立方米的游泳池、3座600立方米的景观喷水池定期换掉的剩水,利用地势落差和水泵全部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再利用;全校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年节水量80多万吨,节约资金300余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成功打造“网红浴室”,浴室热源由传统的锅炉加热改造为太阳能和空气泵热源供热方式;洗浴由按次收费改为按照流量计费;研发了浴室运行管理系统,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APP预定浴位,实时了解浴室洗浴人数,错峰洗浴。除此之外,进行全封闭、干湿分离的精心设计,在浴室外增设了自习室、咖啡屋、健身房,使浴室的品与质一键提升。浴室改造后,年节水21万立方米,节省水费74万元,较改造之前节省了近三分之二。

六是强化平台搭建,在推动合同节水上下功夫。积极培育节水服务企业,并为节水服务企业、高校等用水单位搭建沟通桥梁,引导推动高校合同节水。2019年首次召开陕西高校节水工作座谈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省级有关部门、高校代表和节水企业参加,探讨节水工作思路,对接高校合同节水需求。会议现场,长安大学等4所高校与企业签订了合同节水合作协议。今年高校推进会上,西北大学等3所高校与西安恒美节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节水管理协议。截至目前,年内已有17所学校相继签约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其中2所学校已完成节水设施改造。

陕西省合同节水模式不拘一格。以“浴室托管”为代表的用水费用托管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由企业投资对公共浴室进行节水改造,将传统“一票制”收费模式改为刷卡式流量收费,先后已有25所高校与企业签订浴室托管经营合同。以“资源置换”为代表的创新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由企业投资对高校卫生间进行节水改造,安装免冲洗小便器,企业通过回收尿液,提取人源蛋白液生物制剂以及土壤改良剂,实现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发展。先后有9所高校与企业签订了资源置换合同。另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思源学院在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等领域开展合同节水模式探索,节水效果明显。全省累计实施合同节水项目30余项,年节水量500多万立方米。

实施节水型高校建设,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办学成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水护水爱水意识,带动全社会持久、自觉的节水行动。下一步,陕西省将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意见要求,加强同省发改委、教育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和高校能专会沟通协调,在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指导下,着力在顶层设计、“夯基础、建机制”、“抓亮点、树标杆”上下功夫,实施重点突破,在节水政策、节水技术、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省市水利部门将依据有关政策,根据各自经费渠道积极为实施合同节水管理的学校提供资金扶持。将统筹安排好省水利发展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优先支持节水型校园建设,对符合条件的节水技术改造、合同节水管理、节水监控平台等项目的学校予以重点支持。将围绕强化节水制度管理、提升节水意识和氛围、大力实施合同节水管理、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等重点内容,高质量推进高校节水工作再上新台阶。


请完善基本信息

去完善

密码过于简单

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