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十三五”期间,各地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实施了一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我们在全国已实施的合同节水项目中遴选典型案例奉献给广大读者,为各地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节水事业,大力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
智慧节水书写高校节水新篇章
——常熟理工学院合同节水项目案例
常熟理工学院全力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碳”校园,通过实施高校合同节水模式建设智慧节水系统,实现对节水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科学管理,大大提升用水异常情况的处理速度和风险感知能力,提高节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打造精细化、智慧化、长效化的节水新模式。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节水宣传、因地制宜节约用水,走出了一条绿色化发展的节水型“碳”索之路。
一、基本情况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整体概况图见图1。学校于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现有教职工1350多人,总用水量东湖校区为52万吨每年,东南校区为45万吨每年。
常熟理工学院通过“智慧节水+合同节水”的节水创新模式,完善了智慧节水相关软硬件建设,提升了节水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构建了一套长效节水机制,实现了节水精细化、智慧化、长效化管理。
图1 学校整体概况图
二、建设内容
合同节水项目实施前,常熟理工学院日常用水管理通过人工记录、统计,管网检测依靠经验分析,缺乏智慧化手段,面临着异常难诊断、节水难管理、管理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常熟市水务局推荐引导,2020年,学校确立了引入第三方开展合同节水项目方案,采用了节水效益分享型的模式,即节水服务企业和用水户按照合同约定的节水目标和分成比例收回投资成本、分享节水收益。校园水系统智慧化建设也成为构建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
项目主要包括智能硬件建设、智慧节水平台建设、用水实时监控、用水分析问题定位、长效化运维智慧节水等。
(一)智能超声波远传仪表
结合校园计量体系整体规划及合理分区布点,在规划测点位置安装智能远程仪表(图2),健全完善整体计量体系,实现流量、压力综合监测、高精度采集、高频率上传,为节水监测、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图2 熊猫超声波智能远传水表
(二)智慧节水控制仪
该设备集计量、分析、调节、控制等多模块于一体,在学校内选点安装智能节水控制仪(图3),并结合学校用水现状,配合节水软件平台,对出水压力进行调节,实现平衡水压和漏损控制,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节水问题。同时可通过节水控制仪智能分析推算夜间的异常流量,从而推测用水区域的漏损情况。
图3 熊猫智慧节水控制仪
(三)智慧节水管理平台
平台(见图4)主要包括用水总览、地图监控、GIS管理等应用模块,构建校园内部节水运营总图,实现跨业务系统的信息交互与共享,通过全方位展示校园的用水和节水指标,及时发现校园异常用水事件并进行报警提醒,提升异常事件的响应处理效率,有效评估节水工作效果。使常熟理工学院从被动用水到主动节水,为校园的日常节水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图4 常熟理工学院智慧节水管理平台
三、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配合运维期的长效综合运维服务,常熟理工学院实现了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校园智慧水务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学校2018年用水总量582007m3,2019年用水总量557780m3,2021年用水总量382782m3,2021年综合节水率高达27.24%,节水成效显著,通过高效利用校园水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2021年与2018年、2019年每月用水量对比见图5所示。
图5 用水总量对比图
四、经验与特色
(一)项目优势
一是有助于改善校内用水管网、仪表老化等问题,切实维护校内用水管网的正常运行;二是合同协作公司利用其专业优势,在减压节水和检漏节水上进一步减少学校用水总量,安装运行以来,节水效果显著;三是有助于通过软件做到校园用水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建设节水型校园提供数据支撑。
(二)示范引领
常熟理工学院合同节水项目采用先进节水理念、模式和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学校自身的办学成本,节约资源,培养了广大师生的节约节能意识,树立了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为兄弟院校节水提供可借鉴、利用的新型节水模式,同时对社会公众节水意识的提高有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