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了常州市三年全民节水系列行动,扎实推进合同节水项目,扶持节水服务产业发展,引导部分用水户积极开展合同节水管理。
加强宣传引导 落实国家及省相关政策
一是联合多部门转发了省水利厅《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我省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合同节水管理的重要意义,把握合同节水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宣传和试点示范。二是在全市开展了全民节水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了高水平推进合同节水管理要求,并作为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对各辖市、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任务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合同节水现场推进会,通过点位观摩、集中讲解、交流座谈等方式,让各辖市、区系统了解现代节水知识和创新节水技术,充分认识到实施合同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强化示范推广 营造合同节水氛围
常州市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和创新节水技术,以合同节水为媒介,为企业和高校搭建对接平台。一是以高校为切入点,全面推动在常高校在节水技术改造中采用合同节水的方式,做到应改尽改,最大限度降低高校节水技改风险及成本。2019年常州工学院与常州常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第一期投资约115万元,对常州工学院巫山路校区老旧管网及终端器具进行全面改造,建设供水管网渗漏检测平台,通过在管道上安装智能漏水探测传感器,实现智能化物联网在线探漏检测。项目实施后,学院年度用水量从32万立方米减少到13万立方米,效果非常显著,为学院解决了节水技术力量薄弱和资金投入紧张的难题。水利部、省水利厅也多次到常州工学院调研,并作为标杆推广。二是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合同节水项目的落实。三年来,常州市分别实施了江苏理工学院、溧阳市中小学、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等共21项合同节水项目,涵盖了高耗水服务和公共机构、高校等领域,总投资2106万元,每年可形成节水量为272万吨,年形成经济效益400余万元,实现了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受益的共赢目标。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节水成效显著提高。全市合同节水项目均采用效益分享和效果保证或加托管的复合型节水管理模式,做到全流程、全方位开展节水管理。常州常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传感供水管网漏损计量检测管理系统被列入《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2021年)》;常州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获评水利部节水型高校;常州大学获评省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
下一步,常州市将认真总结典型案例做法,继续深入推进各行各业合同节水项目的落地实施,引领带动全社会节水,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