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典型案例展播】江苏师范大学合同节水项目案例

时间:2022-12-07 来源: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有力举措。“十三五”期间,各地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实施了一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我们在全国已实施的合同节水项目中遴选典型案例奉献给广大读者,为各地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节水事业,大力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  建设节水型高校

——江苏师范大学合同节水项目案例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节水政策,2019年1月1日,江苏师范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节水改造工作正式启动,9月底完成施工改造,10月进行试运行,11月正式进入运维管理期,同时产生节水收益。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解决高耗水问题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省属高校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现有21个专业学院,在校研究生、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近2.5万人。

泉山校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建校年代早,供水管网锈蚀严重,用水设备浪费严重。楼宇用水无法计量,用水环境较差,用水管理不够精细,“跑、冒、滴、漏”问题严重,存在水资源浪费较大、水费虚高等现象。

仅在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管网漏失率在30%以上,包括水龙头、花洒、小便池、冲厕洁具等在内的用水终端,90%都是旧式不节水洁具,全年各类用水合计10000m3。提高学校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打造高校节水的试点示范并为其他公共机构节水提供可借鉴经验,始终是学校主管部门心头一项重要难事。

二、构建“合同节水”商业模式

2019年1月,江苏师范大学通过市场手段,以合同节水管理方式,引进了3家节能管理公司,投资885万元,对泉山校区浴室用水设备、节水监管平台、学校教学楼用水设施等进行改造,约定合同期8年。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开工,9月31日完工。项目实施工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用”为中心,通过更换节水器具,实现用水环节不浪费。其主要工程有:更换节水淋浴屏610套;公寓1-7组团7个浴室室内装修;安装空气能热泵系统7套;安装余热回收系统7套。改造前后对比见图1。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8937940043522.png

图1  合同节水项目实施前后实景

2.以“供”为前提,通过更换和封堵破损供水管网,实现供水不间断。在对地下管网及设施全面检漏、堵漏的基础上实施五个工程:改造地下老旧供水管线;安装智能远传监控水表;安装更换新型管道阀门;改造、新建阀门井;设计安装节水标识井盖。

管网漏失是学校用水浪费比较严重的环节,根据对各漏损点的分析评估,项目对损毁较轻的漏损点进行了修补,对损毁较严重的漏损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及PPR管进行更换,全年共更换地下旧管网3600余m,同时更换井盖200套,安装及更换阀门120个,新安装远传水表149块,实现了泉山校区各栋建筑运行、监管全覆盖。管网检测及改造见图2~图4。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8972367258298.png

图2  泉山校区供水管网检测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8996677221358.png 

图 3  泉山校区供水管网改造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9021985493569.png

图4  泉山校区智能远传水表安装

3.以“管”作保障,通过建设节水实时监管平台,实时监控、维护供用水情况。在校园原有节能监管平台基础上,学校建成了目前国内高校领先的节水技术集成示范中心。中心由节水产品展示大厅和节水节能监管平台两部分组成,通过加装控制阀门、细化水表分布、升级节水监控软件,传输系统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更完善、更精细、更人性化,从而实现对项目区内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公共澡堂的水耗实时动态监测(图5~图9)。

供用水监控平台便于实时发现供水环节的漏损与不合理用水事件,同时与“后勤信息化平台”相连接,实现了学校供水系统实时监控与网络报修的无缝对接,极大地减少了供水管理环节的浪费现象。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9044158238522.png

图5  泉山校区节水监测点示意图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9064662733650.png

图6  江苏师范大学节水监管平台架构意图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9091224957221.png

图7  节水监管平台界面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9111100208899.png

图8  节水节能监管大厅

 bdupload/image/202212/1670379124970450435.png

图9  “三位一体”节水监管系统

4.其他节水技术

项目在个别教学楼采用了中水利用、无水小便池等技术,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

三、“合同节水”三方共赢

数据显示,江苏师范大学合同节水项目投运后,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共计节水达93万t,共计节约水费296.67万元,平均节水率达40%。由此测算:8年合同期内学校至少可节约水费2373.36万元。合同期满后设备至少还可运行9年以上,保守估算可再节约水费50433.39万元。

合同节水管理不仅解决了高校节水改造资金难题,而且提升了运营管理水平。借助包括实时监测、无线传输、数据分析、峰值报警等诸多功能一体化的监视系统,江苏师范大学已经形成了监、管、控三位一体的节水系统。维护方面,实行标准化、制度化、智能化、精细化维护管理,实现了精细的用水管控与废水的有效利用。

在项目合同期内,3家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节水系统的保养和维护,提供专业化的节水服务,使学校不仅能节约大量水费,还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精力。目前学校与之相关的用工明显减少,合同节水改造后比改造前用工数减少了15人,每年节约工资性费用支出75万元,维护材料费每年也能节省20多万元。在专业化服务方面,合同节水采用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

学校围绕合同节水管理,通过搭建平台、举办活动、发布倡议等措施构建全方位、多渠道节水文化宣传体系,营造浓厚节水文化氛围,包括:成立校园节水协会、开设节水课程、举办节水研讨会及讲座报告、开通江苏师范大学节水网站、举办“世界水日”和“中国节水周”宣传、发布节水倡议书、组织节水公益广告语有奖征集等。同时还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研究、设计节水宣传产品、拍摄节水微电影及视频、制作动漫画等。通过丰富、不间断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强化师生节水意识,养成主动节水的好习惯。

四、实践出真知,决策落实见实效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通过节水服务公司搭建的技术服务平台,系统集成了先进适用节水技术、产品和工艺;有效解决了节水技术、产品、工艺高度分散与节水技术改造系统性要求的矛盾;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为大规模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和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为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更大规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水事业提供了一条重要而广泛的途径。3家节能公司节水负责同志表示:“合同千百项,节水第一项。高效利用水,提质促保障。我们愿意在节水优先的国家计划中履行社会责任,放飞美丽梦想,让合同节水发力节水优先决策落地见效。”

请完善基本信息

去完善

密码过于简单

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