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要求
系统打造节水减排增效新标杆
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 李铭
吴江区位于太湖和京杭运河之畔,长三角黄金腹地,素有“千河百湖”之称。共有330个湖泊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水域面积302.3平方公里,占比达到24.4%。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板块,吴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重要论述,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节水减排增效新路径,努力打造生态绿色“世界级湖区”。
统筹谋划,明确节水方略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以节水优先为导向,建立健全节水工作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完善规划保障。建立专业节水规划体系,先后编制完成《吴江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苏州市吴江中心城区市政道路用水节水专项规划》《吴江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等多个节水规划,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政策保障。“十四五”期间,先后印发《吴江区“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苏州市吴江区工业节水三年行动实施计划》《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意见》《苏州市吴江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方案》等,统筹部署各阶段节水重点任务和要求。
加强考核保障。组建由区水务、发改、工信、财政、住建等部门组成的创建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节水工作分工和任务清单。建立区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络员制度,聚力解决节水重点问题,构建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将节水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万元GDP用水量等节水指标纳入市、区两级高质量发展考核个性指标,促进各部门和乡镇更好履行节水工作职责。
综合施策,争创节水标杆
近年来,吴江区按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从工业、农业、社区和学校等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推进节水工作,累计完成重点节水工程建设投资1.95亿元。2022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至25.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20.78立方米。计划用水率100%,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空前力度推进企业节水减排。近年来,吴江区从生态绿色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推进高耗水、高污染产业整治专项行动,实现产业升级、企业节水、污染削减同步推进。累计淘汰低端喷水织机13万台,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8万家,关停电镀企业13家,启动4个水资源高效利用印染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一水多用、循环利用,行业中水回用率从10%提升至65%,盛虹集团获评水效领跑者。强化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完成供水改造投入10.9亿元,全区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改革创新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更新改造农田小型灌排泵站、涵闸配套设施,建成了完备的农村圩区灌排工程体系,建设灌溉站105座,配套沟渠257公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7。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34个,通过测算用水定额、精准补贴等方式,既实现了节水目标,又没有增加农民负担,突破了农业水价改革普遍面临的瓶颈,改革经验获得江苏省全省推广。
全面从严强化用水全过程监管。以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定”省级双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县域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定取水户《吴江区取用水单位信用评价监管办法(试行)》,将取水违规行为纳入信用管理。深入开展取水规范化建设,完成826个取水设施规范化改造,统一设置标牌,加大巡检力度,让非法取水无处遁形。多环节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科学核定用水计划,3715家用水户全部实现计划管理,年用水量20万吨以上用水户全部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强化从水源到水龙头全程监管。
多元引导,形成节水自觉
广泛宣传引导。近年来,吴江区充分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节水形象征名、节水知识竞答、“节水吴江”主题征文等活动。建成吴江区节水教育基地、太湖水利同知署等节水宣教载体,浦江源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全国首批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健全市场引导。完成差别化水价改革,建立阶梯水价、分类定价、差别水价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全民节水。纵深推进节水型载体创建,累计建成1家国家级、3家市级水效领跑者,创建节水型企业、学校、单位、小区247个,其中省级158个,通过发放节水补贴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节水改造。
优化服务引导。大力开展节水型农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建设,在全社会开展吴江节水代言人“水惜惜”有奖征名活动,并开发“水惜惜”表情包、玩偶等系列文创产品,通过一系列措施,将节水理念不断植入具体社会生活场景,引导全面节水、护水新风尚。
智者乐水,源远流长。吴江区将深入践行国家节水行动,进一步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争当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不断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