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利
官方微信公众号
县委书记谈节水
您目前所在位置:首页
镇江新区区委书记路月中:奋力争先 永立潮头 产城融合打造节水新特色
时间:2023.06.30
来源:江苏省水利厅

奋力争先 永立潮头

镇江新区产城融合打造节水新特色

镇江新区区委书记 路月中

镇江新区是镇江城市“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中的“东翼”,下辖丁卯、大港两个街道和丁岗、大路、姚桥3镇,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3万人。新区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水系纵横、水网密布,拥有江港岸线39公里、各类河道95条135公里、水库3座、湖泊2个。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镇江新区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节水降耗、节水控需、节流补源的理念,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抓手,制定规章制度,细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节水节能、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22年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建立制度,将节水工作纳入高质量考核

一是建立全区一盘棋的节水领导机制。镇江新区高度重视节水工作,组织社发、经发、城建、安环、规划、财政等多部门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形成“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节水工作;二是将节水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目录。印发《镇江新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镇江新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镇江新区“十四五”节水型社会规划》等,将节水工作列为全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

强化管理,拧紧工业产业节水龙头

聚焦工业产业,强化源头节水,镇江新区通过“节水技改、载体创建、水量控制、定额约束”等多措并举,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是节水技改,从源头提升工业水效。将境内2万立方米以上(高耗水行业1万立方米以上)用水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年初下达用水计划,及时印发用水预警,宣贯节水法律法规,各单位节水意识普遍增强,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纷纷开展节水技改。自2021年以来,10余家用水大户共计投资8500余万元开展节水改造工程,年节约新水用量数百万立方米。其中,金东纸业使用降低纸机冷却用水、白水回收、增设砂滤塔等工艺逐年降低生产水耗,年非常规水利用量可达230万吨,节省费用约500万元。2020年,金东纸业以单位产品水耗9.3m3/t的节水效能,远低于14m3/t的行业领跑值,在行业和镇江市形成了良好示范。

二是智慧灌溉,现代农业提升节水效能。万顷良田积极试点推进喷灌、滴灌和数字化管理等集约化用水技术,打造新区农业节水工作新特色。投入1.4亿元,实施了7.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申报国家“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的润果农业成为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示范单位,在农业机械及田间农情监测方面应用物联网、智能装备,使劳动力减少30%以上,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作物效益或单产提高10%以上。

产城融合,推动全社会创新节水

一是聚焦产业,推动全链节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镇江新区创新编制了《新区产业项目节水评价纳入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并付诸实施,对照用水定额严把项目准入关;积极谋划,与高校联合开展智能玻璃温室、水肥一体化大(小)番茄无土栽培用水定额研究,为先进农业种植提供用水定额标准;率先完成了江苏省“水权交易”超百万第一单和合同节水镇江第一单。

二是强化宣传,推动全民节水。开设节水小课堂和《新区水文化笔谈》专栏,以省级节水教育基地为载体,年度接待参观人数超3000人次,营造了浓厚的节水宣传氛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节水大使评选。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家庭、门店、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宣传开路,狠抓观念改变,促进全民节水。

目前,全区累计创建各类节水型载体106个。其中,省级及以上载体49个,国家级荣誉4项(节水达标区、水效领跑者、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节水型高校),已创节水型企业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70%以上;中小学节水型学校达到100%,累计评选出新区节水大使32名。连续多年,镇江新区被评为市级节水工作先进单位。

节水,造福当代、惠及千秋,任重道远。下一步,镇江新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久久为功,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更好惠及百姓民生。


责任编辑:许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