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委:加快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6-13 来源: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今日之珠江,气象万千更胜从前。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率先完成跨省水量分配硬指标,创新建立节水监管机制,水利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一系列实践和突破,是珠江委作为珠江“代言人”,加快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从严从细 扎实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珠江流域水资源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区域战略相继实施,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
珠江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推进建立流域水资源管控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精细化管理,把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
按照水利部确定的分水原则,珠江委充分考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生态用水需求,全力推进珠江流域片三批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截至2021年3月,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12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全部获批,在全国率先完成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为强化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珠江委抓住重点用水大户这个节水监管的“牛鼻子”,创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控预警核查通报机制,全链条监管大湾区40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推动节水监管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2021年,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比2020年减少2.3亿立方米,降幅7.8%。
“软硬”兼施 打响河湖管理保护攻坚战
全面开展河湖“大体检”,拆除码头违法建筑,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珠江委坚持流域系统治理,以坚决的态度、强力的举措开展河湖保护治理,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柳江12栋“水上别墅”和港湾人家饭店均位于柳江重要行洪河段,因涉及多方利益,清拆难度大。2019年,珠江委以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陈年积案“清零”为切入点,重拳出击,督促地方拆除违法建筑,并要求地方举一反三,全面开展河湖“大体检”,达到以点带面、震慑一片的效果。珠江委还督促指导拆除东莞海腾违建码头等违法建筑约4.9万平方米,清理整治珠江河口狮子洋水域堆渣填土67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在“软”的举措上,珠江委牵头建立“珠江委﹢流域片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推进实施韩江流域省际河流河长协作机制,推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目前,珠江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珠江中下游重要河道规划治导线报告等已获批,为指导河道治理、规范各类水事活动、确保河势稳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先行先试 水利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珠江委加强流域重大水利问题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快推进数字孪生珠江和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先行先试,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021年,珠江委以水旱灾害防御为突破口,建成抗旱“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平台,针对不同调度方案实施动态预演,实现流域水库群实时监测预警和精准调度。当前,珠江委正加快推进数字孪生珠江试点建设,推进基于数字孪生流域的“2﹢N”智慧水利应用体系建设。
此外,珠江委积极推动水利行业首个数字孪生工程建设。2021年12月,大藤峡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通过数字化方式创建大藤峡实体工程的孪生双胞胎,工程计划2025年年底全部完成。
科技创新“点亮”百姓美好生活。珠科院牵头完成“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系统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构建了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治理理论框架及技术体系,并首次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实现洪涝共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
从源头到河口,从规划蓝图到工程设计图纸,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放眼珠江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一批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一项项水资源管理硬招落地见效,一幅幅水清岸绿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