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小奖补”撬动农业节水?
从基层水利管理最小单元的农村用水管理组织入手,提升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走出了一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创新之路。
2024年,包头市以九原区三湖河灌区灌域内的哈林格尔镇和哈业胡同镇为试点,开展农村用水管理组织试点组建工作,并以节水奖补为杠杆,推进灌溉用水规范管理,助力村民用水管水自治,促进农业节水增产。
创新基层管理形式
长期以来,三湖河灌区骨干渠道以上部分的运行管理主体为三湖河灌区管护中心,骨干渠道以下的运行管理由村委会负责,一般委托水管员具体管护,存在用水管理较粗放、水费收取率较低等问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以来,九原区在哈业胡同镇以村为单位组建村级用水管理组织,在哈林格尔镇采取公司化运营形式,破解用水管理困境。
哈业胡同镇民胜村下辖9个村小组,覆盖灌区面积1.6万亩。2024年,九原区引导民胜村试点组建村农业灌溉基层水利服务组织,设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主任和村级水管员为框架的管理机构,负责统计灌溉面积及种植结构,编制上报年度灌溉用水计划,协调用水矛盾,及时开展工程巡查维护。
哈林格尔镇采取公司化运营方式,依托内蒙古林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全巴图村、段四圪堵村、土黑麻淖、山羊圪堵村等4个村推广农业灌溉规范化管理,涉及灌溉面积2.4万亩。公司在制度上明晰管理人员结构及职责分工,制定了灌溉管理办法,在当地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的原水管员负责水费计收及开闸放水工作。公司负责人窦成林说:“过去管理比较混乱,因为缺少一个统一管理的部门,灌溉期村民间的用水矛盾大。现在我们就是灌区管理单位与村民间的‘润滑剂’,一方面确保有序灌溉,另一方面把水费收齐。”
以奖补撬动节水
2024年,九原区以80元每亩的奖补标准引导民胜村村民自发建设滴灌设施0.75万亩,并给村里发放59.6万元的节水工程奖补物资,为村民配套滴灌带、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等。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后,可实现按需灌溉、精准施肥,不仅节约了肥料和灌溉用水,还大幅度节约了人力成本。
“以前我们每年得浇地两三回,在渠坝上开个豁口就不管了,一次水量得200立方米,很多水都浪费了。现在用上了滴灌带和直滤机,每年浇五六次,每次四五十立方米水就够了,省了不少水。”哈业胡同镇民胜村干部郭虎云说。
在村级用水管理组织的统筹调度管理下,灌溉用水损耗大幅度降低,村民节水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小奖补”杠杆,撬动了农业灌溉节水。
九原区是包头市推动农村用水精细化管理的典型,也是包头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包头市组织各旗县区陆续制定出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农业用水协商水价、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等制度,提升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十四五”以来,全市共争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资金3192万元用于开展节水奖补工作,村民节水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村用水管理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