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让再生水成为城市供暖“绿色动力”
11月3日,山东省首个再生水热源接入供热主管网创新项目——青岛市李村河再生水清洁能源利用项目(一期)正式进入投产试运行阶段。该项目由青岛水务集团与青岛能源集团联合打造,总投资5679万元,不仅为青岛市再生水利用与供热节能领域树立全新实践标杆,更开创了城市非常规水“功能拓展+价值升级”的创新路径。

政企协同破局,构建集约建设新范式
非常规水的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在于跨领域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发力。该项目以“行业互融、业务共生”为核心导向,依托两大市属国企的专业优势实现全流程高效推进,构建起“政企协同、专业互补”的精细化建设模式。在资源利用层面,项目创新性盘活“煤改气”后闲置的厂房与设施,既规避了新增建设用地的资源消耗,又助力激活城市存量资产,累计节约投资4000万元,为同类项目提供集约建设、资源循环的可复制样本。
技术创新赋能,推动再生水价值跃升
项目的核心突破在于打破再生水传统应用边界,实现其能源属性的深度挖掘与高效转化。针对再生水水温季节性波动、热能提取效率不稳定等行业痛点,项目团队研发采用“污水源热泵+热网回水加热”复合技术体系,构建形成“再生水取热—热网回水升温—并入市政供热”的全链条闭环系统。具体运营中,项目每日引入14.4万吨再生水,通过6台大容量热泵机组提取热能,将市政供热回水温度从45℃提升至55℃,经燃气锅炉进一步加热后,为12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居民住宅与公共建筑提供稳定供暖。整个供暖季(150天)可利用再生水2160万立方米,生产热能54.4万吉焦,成功将达标排放的再生水转化为支撑城市民生供暖的绿色动力载体。

多维效益叠加,实现可持续发展共赢
该项目的投运构建起“低碳+节水+民生”的价值闭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低碳环保领域,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万吨,同步削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供热行业碳强度,为青岛市“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在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层面,年节约天然气1778万立方米,显著降低供热运行成本,同时年利用再生水超2100万立方米,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在民生保障领域,项目覆盖12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切实满足数万居民冬季供暖需求,将绿色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此次再生水从“废水”到“清洁能源”的价值转型、从单一回用向多元场景的应用拓展,标志着青岛市在激活非常规水潜在价值方面实现关键突破,为打造宜居绿色低碳型现代化都市提供了全方位水资源保障支撑。未来,青岛市将持续深化跨行业协同与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在工业冷却、生态补水、市政杂用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逐步建立“分质供水、循环利用”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