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中国水利报] 节水须优先 蓉城谱新篇

时间:2025-01-26 来源:《中国水利报》

很多人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而很少有人知道,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成都市,也有“喊渴”的烦恼。根据成都市水资源公报,2023年,成都人口约为2140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44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线500立方米。如何解决成都现在及未来的缺水问题,支撑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发展?节水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成为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2024年,成都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不仅巩固了节水管理体系,更在定额(计划)用水管理、节水服务和节水宣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系列节水工作的生动实践,见证了节水优先方针在蓉城谱写的精彩篇章。

聚力管理体系建设 多措并举“强监管”

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遵循节水优先方针,成都市结合实际,通过一系列管理体系筑牢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坚实根基。

在最严格的“指挥棒”下,成都市突出管理模式创新,夯实节水管理工作基石。成都市全面梳理各行业部门节水职能职责,严格落实全年用水计划及监督管理“严控”基调,推进水量预警、计划调整、季度考核、加价催收、年度用水计划下达等计划管理工作,指导各区(市)县开展日常计划用水管理工作。2024年,全市共下达用水计划覆盖超1.6万户,高标准推进5﹢1区域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

突出全过程监管,强化节水管理效能提升。成都市积极开展全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检查全覆盖,利用自查、交叉检查与抽查等方法,完成5﹢1区域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自查及各区(市)县监督检查,形成问题清单并下发整改通知;集中开展休眠户清理工作,针对问题单位制定“一户一策”整改方案。

突出规范作用,建立节水管理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成都市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对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部署重点任务,协调各单位进行数据收集;优化节水评价体系,利用节水统计数据填报工作,强化重点监控单位实时监控;全面开展节水核查,累计完成核查项目近百单,根据核查反映问题下发整改通知,指导用水单位提升节水管理水平及水资源利用效率。

突出依法行政,补齐节水管理工作短板。积极推动《节约用水条例》宣传贯彻和落地落实;结合法律法规与现行政策对《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缴费通知书》《非居民用户用水计划执行责任书》进行修订,制定了《责令限期缴纳通知书》,通过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依法节水强大合力;制定《超计划加价水费征收操作规程》,规范超计划加价水费征收。

其中,在用水定额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方面,成都市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留有余地的原则,实现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在定额管理过程中,注重强化用水监督。以供水企业为桥梁,将政策宣传、办事指南、计划通知等送达每一位用水户,加强部门联动,全面打通节水管理机构与用水户间的沟通瓶颈。通过24小时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沟通渠道,及时开展政策解读、计划用水调整提醒。成都市还加强了用水户定额(计划)用水季度考核。对季度实际用水量达到计划用水量60%的用水户,及时进行预警,督促指导用水户分析节水潜力、制定节水措施。

“2024年,成都中心城区节水量达到了8200万立方米,重点工业用水户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19%。”成都市节约用水监管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力节水产业升级 持之以恒“强服务”

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节水行动的号召,全面推动节水产业升级,致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新典范。

典型示范树标杆,以点带面。成都持续加强高校计划用水管理,全盘掌握在蓉高校用水情况“底数”,针对2024年节水型高校创建目标任务(16所校区),建立监督检查台账,督促指导制定“一校一策”整改方案,同步对2023年已检查的高校开展了“回头看”系列工作。成都持续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命名118家市属事业单位为2023年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30个小区为节水型小区。

成都还积极挖掘节水科技先进典型,对12个典型案例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在节水产业升级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节水服务模式。以西南石油大学与节水企业合作开展的合同节水项目为例,通过建立信息化校园管网、终端流量控制及计量体系,实现了在线监测和非常规水源灌溉利用,年节水量达86.05万立方米,节水效益显著,成功入选水利部合同节水典型案例。

科技支撑强引领,以学促产。为提升节水管理水平,成都开展了全市节水管理人员、重点监控单位、新纳入计划管理用水单位和水平衡测试等业务培训5次;编制印发《成都市水平衡测试工作指南(试行)》,指导用水单位有序开展年度水平衡测试工作;持续完善成都市非居民用水户远程监控系统,开发节水需求发布、定额申报管理等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节水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创新探索谋转型,以服务促发展。成都有序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施,对重点监控用水单位、高校和水量异常的大用水量单位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与5家高校签订合同节水项目管理合同。积极争取金融主管部门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加大对节能节水等绿色发展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成都利用银行现有“政采贷”“政采云贷”“科创贷”等贷款产品,积极推进“节水贷”项目落地,满足节水服务企业资金周转需求。在成都市节水监管中心的有力推动下,2024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天府新区支行向成都千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审批发放“节水贷”额度105万元,用于支持该公司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这是成都市首例“节水贷”项目,实现了成都节水领域金融贷“零”的突破。

聚力节水素养提升 创新方式“强宣传”

“水既是成都城市的灵魂,也是成都城市的特色所在。”节水护水志愿讲师团讲解员带领着“蓉城小水滴”的小志愿者们游览、了解活水公园的“水故事”。“活水公园外形似一条鱼,将锦江的水进行过滤。用完水要及时关闭水龙头,洗澡也要注意节水。”参与活动的30余组亲子家庭认真聆听成都市水情、水文化,积极互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记下所学所悟。这是2024年成都市水务局主办的“科学新幻想,筑梦水未来”首届成都市节水科技创新大赛的线下配套活动,既是“蓉城小水滴”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项目的特色品牌,也是成都加强节水宣传的缩影。

2024年,成都持续开展“蓉城小水滴”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节水主题展览、节水进校园进社区等“节水宣传六进”主题活动,让节水宣传别具“潮”范儿。小手拉大手,小家带大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共同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行动中。

2024年,成都市以“全民节水,科技节水”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系列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学生和企业、群众代表积极参与。通过节水成效宣传、节水科技展览及节水“五进”宣传等创新形式,生动展现了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节水宣传周期间,成都市各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形成三级联动,因地制宜设置宣传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在成都地铁拉手媒体呈现的节水主题广告,一个月的时间累计曝光量超120万人次;成都市科技节水经典案例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主题展览;全市节水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物料近10万套,举办线下活动超200场,超3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200余个多媒体屏点位播放节水宣传视频,累计覆盖人群超百万;以镇水石犀为原型的成都节水代言形象犀仔正式上线,引领市民节水热潮;“成都节水潮我看”话题登榜新浪微博热搜两次,延伸话题“节水在成都”累计阅读量突破1790万;《为节水在温江发声》《悠水·成都》分别斩获第五届“节水在身边”全国短视频大赛主题赛事优秀作品、入围作品奖项。

在未来的工作中,成都市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条例》,持续加强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加快发展节水产业,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有效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城市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许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