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节水经 做活水文章
菏泽市定陶区委书记 朱中华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菏泽市定陶区地处鲁西南平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2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于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主要水源是黄河水和地下水。全区范围均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近年来,为有效破解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定陶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走“节水先行、生态优先、适水发展、人水和谐”的节约集约、协同发展之路,促进水利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陶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水务一体化改革做法先后10余次在全国水利改革会议上予以推广,入选山东省20个地方改革案例。
一是强化用水总量控制,以源头管控把好“节水关”。定陶区注重强化全区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配置,在区用水总量年度控制指标下达后,对辖区内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和从公共供水管网取水的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落实“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凡需要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项目在建成竣工并试运行期满后,按照批准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逐项验收合格,方可获得取水许可,真正实现从源头上做到管水与节水,让每一滴水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益。2021年度,定陶区实际用水总量1.28亿立方米,低于上级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二是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以价格杠杆拧紧“节水阀”。定陶区本着“谁使用谁付费、多用水高水价、浪费水受惩罚”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了符合市场导向、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水价形成机制。坚持以差别水价管住工业用水,将工业企业用水情况纳入“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凡不符合节水要求的,实行年度递增加价政策,倒逼淘汰类和限制类生产设备全部淘汰。坚持以超额累进加价制度管住非居民用水,对所有非居民用水单位实行计量收费,根据超出定额量分为三档实施累进加价,以价格杠杆提高用水单位的节水积极性。坚持以阶梯水价管好居民用水,既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需求,又提高了群众节水意识,改变了不良用水习惯。坚持以节奖超罚促进农业节水,在全省率先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对超出用水定额部分实行阶梯计价,对取得明显节水成效的农业用水主体给予一定奖励和补贴,从源头上把住了避免“大水漫灌”的总开关。
三是完善工程建管体系,以过硬质量筑牢“节水坝”。坚持狠抓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严格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全过程监管,做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推进。在工业取用水上,突出完善信息化监控。为辖区内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安装水表,对全区自备水源取用水户全部安装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在居民生活用水上,突出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刘楼水库、刘楼净水厂投入运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彻底解决了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选用新型管材,提高管网质量。建设完成后,注重加强供水管网技术档案管理、管网巡视和探漏队伍建设,2021年定陶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已达到上级管网漏损率控制目标10%以内的要求。在农业用水上,突出创新节水工程管护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润田灌溉服务中心,按照公司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采取“行政中心+服务站+农户”的运作方式,通过向润田灌溉服务中心颁发“两证一书”,将建成后的农田水利设施全部实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水利设施持久发挥效益。
四是营造惜水爱水氛围,以全民参与唱响“节水歌”。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节水公益宣传,扎实推进节水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六进”宣传活动,全面普及水资源现状、节水理念、节水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节约每一滴水的思想意识。积极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节点,通过区融媒体、网络、电子屏、节水宣传海报、编印节水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向全民宣传普及节水知识,引导全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形成合理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风尚,着力增强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自觉意识,使节约用水成为定陶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社会氛围。
下一步,定陶区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进机制创新,狠抓措施落实,持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开创新时代治水兴水新局面,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定陶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