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节水优先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邹城市委书记 远义彬
邹城市地处山东省南部,行政区域面积161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电邹县发电厂、太阳宏河纸业、鲁抗生物医药、荣信化工、兖矿国宏化工、里彦发电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为全国百强县,工农业水资源消耗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7m3,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 的极度缺水线。现状多年平均可开采量约2.94亿m3,近年来多年平均水资源开采量达2.3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开采强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邹城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节水优先,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认真落实各项节水制度,积极申报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源头节水。邹城市紧紧围绕节约用水,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总量、效率红线刚性约束。深入贯彻“四水四定”节约集约利用体系,落实各项节水制度。持续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严格实施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将节水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落后产能淘汰和绿色生活方式等关联起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准用水,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
严控用水总量,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用途管制,全面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管,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控,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目前,邹城市共批准非农业取水许可460余个。依托信息技术,在取用水户取水口加装远程在线监控计量设施,做到应装尽装,应纳尽纳,规范采集取用水信息。实现精准计量,完善监管机制,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全力推进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邹城市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期间采取集中宣传、播放公益短片、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广泛宣传节约用水的理念、技巧、方法,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氛围,为“节水优先”工作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同时,将节水行动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全领域节水工作。工业节水方面,推动高耗水用水行业节水减排,积极动员和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新设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切实指导和帮助企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节水方面,大力推进节水灌区建设,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渔业、牧业,2011年以来,全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不断助推农业节水增效。生活节水方面,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截至目前,全市7家企业(单位)成功创建“山东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8个小区成功创建“山东省级节水型社区”,山东鲁抗生物有限公司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标杆”。
建设智慧水务监管平台,精细化管理水资源。为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运用,邹城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建设了“智慧水务-水资源承载信息平台”,及时对新建、改建管网信息并入GIS系统,实施DMA分区计量表安装及数据上传,新建34个DMA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261.06公里,供水压力监控点22处。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推进水资源管理。该平台对城区用水数据按月进行水量统计,用水计量统计到3个街道的各行业各用水户15多万个。实现了精准管理、分析取用水情况,为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节水、管生产必须管节水、管城市运行必须管节水的节水社会化、科学化、精准化奠定了基础。
加大非常规水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基础,重点抓好污水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区实现雨污分流,城市生态景观、绿化、道路清扫等用水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按照水利部等六部委要求,邹城市组织编制了《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2022年7月通过省级六部门批复实施。于2022年9月份启动邹城市供水能力提升(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期两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3200万立方米再生水供水能力,污水处理量基本能满足电力、化工等工业行业及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全市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55%以上,污水处理收集回用效能显著提高,基本形成符合邹城实际的再生水规划、配置、利用、产输模式,打造全国再生水利用的“邹城样板”。
2021年7月,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2021年第6号)公布邹城市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是全市节水工作的新起点,邹城市将不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积极申报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把节水优先落实到全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