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努力构建高水平节水型社会
东营市垦利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勇军
东营市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辖5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3个行政村,版图面积23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5万。近年来,垦利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东营垦利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不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深入推动国家节水行动,一体推进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和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连续两年实现黄河水不超载,提前一年建成节水型社会。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发挥节水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召开节水联席会议,印发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建立定期调度和分析研判机制,推动深度节水控水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完善节水制度。出台《垦利区政府关于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垦利区深度节水控水实施方案》《非居民和特种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农业用水终端指导价格》《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三是加强节水考核。制定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考核实施细则》,将节约用水情况纳入区对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
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全社会深度节水控水
一是严格计划用水管理。以省水科院为技术支撑完成企业用水核查,以用水定额为依据下达用水计划,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118家工业企业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强化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建立省区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二是深化行业节水。完成垦利石化等4家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工业企业的节水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13.7万亩,压减水稻、莲藕等高耗水作物6.91万亩,完成2.57万亩大闸蟹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优化2.49万亩盐碱地水稻用水方式。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实行阶梯水价。实现工业、农业、城镇节水3600万立方米。
三是强化工程节水。投资3.29亿元先后实施双河灌区、路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改造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干支渠衬砌率,降低输水漏损率,干支渠衬砌率达到65.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7,公共管网漏损率降至7.85%。
四是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创建省级节水标杆灌区1家、省级节水标杆园区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9家、省级节水型小区2家、区级节水型企业6家、区级节水型小区1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10家,充分发挥载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开展节水监督检查。完成万达热电等企业节水评价。加强服务业用水检查,开展洗车行业专项联合检查,对全区24家洗车店用水定额、用水价格及节水设施进行检查。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非常规水利用量
一是开展跨区域水权交易。通过水源置换购买2200万立方米长江水指标,长江水使用比例超过20%。
二是将非常规水纳入全区水资源统一配置。严格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全面落实园区再生水利用要求,胜坨精细化工园年使用再生水365万立方米。年处理规模2000万立方米的区再生水厂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提高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非常规水最低使用量计划,督促提升非常规水利用水平。
三是加强雨洪水利用。实施小岛河-张镇河-三排沟等雨洪水利用工程,年可实现雨洪水利用量3000万立方米。
四是探索实施海水淡化。论证建设农高区、垦东海水淡化项目,解决临海缺水区域用水问题。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智慧化节水水平
以数字水利先行先试试点为依托,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向现代化、智慧化转型,构建“云上”管水治水一张网。
一是搭建“智慧中枢”系统。打造“都水”智慧水利平台,发挥智慧水利“云大脑”效应,建设数字水利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实现涉水业务一网统筹。
二是加大水利工程信息化投入。近三年投入6000余万元不断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灌区水库远程操作智慧运行,高标准打造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和灌区合同节水试点。
三是高标准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通过配套田间智慧灌溉测控终端,实现农业用水计量到户、精准配水,为节约用水工作装上“最强大脑”。
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节水宣传
一是深入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坚持节水控水,复苏河湖生态”活动,获得全国第五名,区水利局被水利部表彰为优秀组织单位。
二是持续开展“五进”活动。突出机关、校园、社区、企业、农村节水特点,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超过6.5万人,不断扩大节水宣传覆盖面。
三是融合打造节水教育基地。依托大闸蟹产业研究院、泰升农场等项目,融入水情教育、乡村振兴等主题,实现节水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四是丰富宣传载体方式。依托融媒体平台推出中国水周系列宣传,发布节水公益广告300余次、短视频60余个,全社会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