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节水三年行动 构建全面节水体系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济南市政府出台《济南市节约用水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近一年来,济南市坚持制度创新与工程实践并重,全力推进行动实施,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全民参与”的节水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较“十三五”末分别降低24%、18%,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压减至6.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552,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动节水机制创新。开展21项节水创新制度机制建设。将“水资源动态平衡机制”作为优化配置的关键,统筹水资源供需两端,为新建项目精准配置再生水资源,制定下达590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计划指标,实现全市近4000家单位用水定额(计划)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行水平衡测试,建立用水单位水平衡监督机制,对用水量、排水量、产值、工艺路线等数据交叉比对,及时发现和处置取用水异常行为,逐步补齐用水短板,目前160家单位已基本完成测试工作。
二是夯实节水工程基础。作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和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双试点”,济南市以坚实工程筑牢高效用水基石,总投资198.8亿元,启动实施25个节水建设项目。目前,巨野河水质净化厂等项目已竣工投用,太平水库、徒骇河拦蓄、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等有序推进,全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节水产业大脑”等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行,45%的污水处理厂(站)出水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2024年以来新增再生水管网110公里。
三是构建节水共建格局。出台务实管用的节水激励政策,以经济杠杆调度企业节水主动性。印发《济南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向177家成效显著单位发放861万元节水奖励;在全省首创中水设施激励制度,返还污水处理费近1400万元;对工业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的企业,落实减征20%水资源税政策。立体化开展节水宣教,组建泉心水务节水志愿服务队、驻济高校节水志愿服务队,建成6处节水教育实践基地,连续23年策划开展节水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超100场次节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3次大型城市节水灯光秀,全方位营造浓厚节水氛围。
四是深化重点领域节水。加强工业节水技术和装备应用推广,指导水发集团、力创科技培育建设省级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新增高标准农田18.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9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92.5万亩;培育济科109、济科568等低耗水、高耐旱小麦新品种,推广转化种植面积达5万亩。持续开展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完成36.4公里老旧管网改造,建成901个DMA计量分区,加快推进77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4.6万户居民“一户一表”改造,42%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