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节水工作典型案例 | 做好“水文章” 答好“节水卷” ——泰安市节水工作的创新解法与实践
时间:2025-11-21 来源:山东省水利厅

做好“水文章”  答好“节水卷”

——泰安市节水工作的创新解法与实践

泰安市水利局

近年来,泰安市立足本地水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跳出“单点节水”的传统思路,通过健全制度强约束、循环用水激动力、聚焦重点提效能,全方位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迭代升级,探索出一条“制度筑基、市场赋能、管理增效”的节水新路。

一是构建制度框架,落实刚性约束要求。运用法治之力。出台《泰安市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法规规章,夯实节水法治保障。上紧指标之箍。以域内主要河流大汶河为重点,强化水资源控制指标约束,统筹生态、生产用水需求,制定大汶河口门引水计划,枯水时段每日调度用水情况。建立健全大汶河生态流量调度管控机制,2023年以来,戴村坝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100%,作为全省唯一母亲河复苏优秀案例由水利部面向全国推介。磨砺监督之剑。在全市范围开展洗车场、加油站私采地下水专项整治,市县联动、齐抓共管,加大对违规取用水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推动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落实。

二是推动循环利用,激活节水内生动力。建立水权市场。从供需两端发力,聚力制定制度、培育市场,建立市县一体水权交易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水权交易,深入推进水权跨区域、跨行业、跨流域交易,累计完成水权交易194笔、交易水量1.08亿立方米。突出试点带动。探索水权储蓄“水银行”模式,通过分散化存入、规模化整合、市场化经营,促进水资源流向更高产高效的行业。在省水利厅支持下,肥城市致力打造全域节水典范,入选全省首批水预算管理试点,探索建立“水预算结余额度+水权交易”机制,把“节水额度”变成“发展红利”。扩大再生水利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编制完成泰安市再生水配置利用规划,打破地域壁垒,以大汶河作为输水动脉,一线多管支网分向辐射,科学布局再生水厂,加强管网等输配设施建设,实现沿汶河县(市、区)和园区再生水厂、用水企业串联并网,编织再生水配置利用全市“一张网”。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提升节水服务效能。规范开展水平衡测试。坚持分类施策,对重点非农业取用水单位进行系统排查,推动年用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全覆盖,目前36家企业已开展水平衡测试。试点水务专员制度。聚焦化工园区“小切口”,在宁阳县试点推行水务专员制度,建立“六项机制”,为供水、用水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动园区2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3家实施废水综合利用项目、4家开展内部管道巡检,实现“政府+企业”同管共治。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发挥市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节水小达人”中小学生节水短视频大赛,联合市机关事务中心开展公共机构水效提升行动。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山东节水宣传月为重要节点,联动开展“五进”系列节水宣传活动,凝聚全民节水、共建共享的强大共识。

责任编辑:许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