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节水技术创新中心 赋能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威海市环翠区水利局
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紧紧围绕节水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培育建设全省首批节水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政府引导、科技赋能与场景应用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政府搭台,构建协同高效的节水创新生态。一是功能定位精准。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自2018年规划建设以来,成功纳入威海市“1+4+N”创新体系,吸引30余家水处理及膜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合作关联企业超100家,推动膜技术从研发向产业化快速转化。二是运营机制精良。创新中心由区属国企运营,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和10余项专项政策支持。依托哈工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及院士团队,成立中欧膜研究院,引进30多亿元基金支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三是规划愿景精当。创新中心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龙头企业为目标,力争3年内实现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国节水产业发展高地。
二、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可控的节水技术体系。一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山东中欧膜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大的研发能力,在膜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发表SCI文章300余篇,获自主创新发明专利12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二是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创新中心与哈工大、山大等高校共建研发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三是推动科技创新集聚。依托中欧膜产业大会平台,成功引进30余家科技型企业,覆盖膜材料、水处理设备、环保产品等全产业链,实现产值3亿元,形成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效应。
三、需求牵引,拓展系统多元的节水应用场景。一是“节水+乡村振兴”。创新中心在山东8个区县推广农村改厕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100多万户农厕改造,年回用污水超100万吨,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节水+生态治理”。创新中心实施的塔湖水体治理工程,使水质恶化、严重黑臭且水体透明度不足5厘米的塔湖,在100天内实现270万立方米黑臭水体无臭、能见度深达2.7米的理想治理效果,该项目荣获山东省发明创新一等奖。三是“节水+经济共赢”。在全国多地推广MBR膜系统等节水技术和产品,日处理污水近万吨,节水超四千吨,有效降低用水成本,推动绿色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