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节水工作典型案例 | 智慧灌溉赋能农业节水增效
时间:2025-11-21 来源:山东省水利厅

智慧灌溉赋能农业节水增效

莒县水利局

近年来,莒县认真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通过技术突破、政策激励与机制创新,推动农业灌溉从“粗放漫灌”向“精准智控”转型,走出一条节水与增效并重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加强新时代县域农业节水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锚定技术突破,构建智慧灌溉体系 

引进集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智能调控于一体的智能滴灌系统,运用物联网、AI算法等技术,以“数字经脉”重塑灌溉肌体。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需水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后由AI算法自动生成灌溉方案,技术人员点击鼠标即可完成灌溉时间与水肥配比的精准设定,实现作物根部“一键投喂”。招贤五彩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投资3000万元引进该系统,节水率达70%,年节水量135万立方米,节约水费支出200多万元,水肥利用率提升至85%,带动果蔬产量增加30%,年增加效益800万元以上,园区计划再投600万元扩大节水面积180亩。

二、出台激励政策,促进节水技术应用

莒县将政策保障作为智慧节水的“压舱石”,出台《莒县落实和完善节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建立“政策引导+精准服务”机制。落实节水奖补政策,对已铺设9000余亩水肥一体化设施的种粮大户,每亩地补贴350元,目前累计发放补贴350万元,基本覆盖设施投入成本。出台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运行维护补助政策,按每亩2元的标准落实县级补助,确保节水设施长效运行。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面积77.73万亩,进一步提升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融资能力强的节水服务企业,组建4支专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促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

三、建立流转机制,激活节水内生动力

制定出台水权交易相关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流转,让节水效益转化为资源价值。通过智慧节水产生的节余水量可通过全国水权交易系统流转,目前已有2家企业完成3.3万立方米水量交易,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价值变现的良性循环。从园区的智能调控到田间的精准滴灌,从政策扶持到市场驱动,莒县以科技赋能农业节水,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效益的双提升。

责任编辑:许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