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标准引领激发节水新动能
随着江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电子、制药等高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好水”“纯水”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不仅要省水量,更要优水质,实现优水优用、分质利用。面对挑战,江苏将节水摆在治水的关键位置,并将核心突破口聚焦于规则与标准的创新。
构建节水标准“四梁八柱”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江苏省水利厅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以用水定额标准为核心、以节水载体建设标准为抓手、以节水管理技术规范为配套的立体化节水标准体系。
定额标准全覆盖、动态管。江苏省自2001年启动用水定额制定,至今已完成5轮修订。2025年最新修订的《江苏省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生活和农业用水定额》,实现对全省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全覆盖,涵盖290个行业中类、423个行业小类、731项产品,设定2914个用水定额值,为用水单位精准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了清晰的“标尺”。
评价标准树标杆、广覆盖。自2005年起,江苏省水利厅联合多部门以多种形式发布省级节水载体评价标准,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已形成涵盖示范区、灌区、企业、高校、中小学、机关单位、社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民用机场、教育基地、工业园区等12类节水载体的完备标准体系。
管理规范精细化、强支撑。江苏省配套出台工业园区、中小学校节水管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以及工业企业用水审计报告编制技术导则等团体标准,有效提升各类用水主体精细化管理水平。
多方聚力 节水标准赋能各领域
节水标准之路,离不开多方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积极贡献智慧。工业领域,《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和诊断标准》等地方和团体标准将节水要求融入清洁生产和节能工作中。交通领域,《公路服务区智慧节水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苏高速·茉莉花”品牌注入绿色节水内涵。建筑领域,《绿色建筑设计规范》《雨水利用工程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将节水要求前置到建筑设计源头。农业领域,《稻田智慧灌溉技术规程》《毯苗机插水稻智能化微喷灌集中育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水稻高产减排节水灌溉技术规程》等团体标准,引领农业节水与智慧灌溉发展。
扬帆出海 标准撬动产业
以标准为纽带,汇聚各类机构和产业,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推进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主导构建覆盖基础通用、技术、材料、装备、工程管理的水环境全链条标准体系,将62项专有技术高效转化,主导研制134项关键标准,赢得“一带一路”沿线40余国主动采信,赋能117家国内企业凭借技术和标准双重优势扬帆出海。
标准引领 擘画节水新图景
标准的力量,正深刻改变着江苏的用水方式和效率。展望未来,江苏将继续强化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化定额“标尺”作用,持续开展用水定额动态修订,保持其先进性和适用性;前置节水设计理念,提前谋划,推进一批高耗水行业的建筑节水设计标准制定,从源头拧紧“水龙头”;细化全过程管理,探索制定用水计量监控、节水诊断评估等相关管理导则,推动节水管理向更精细、更智能迈进。
以标准创新驱动节水变革,江苏正书写着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让“水韵江苏”的底色更加清亮,发展动能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