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监督管理  >  正文

河南漯河市:优化用水结构 转变用水方式

时间:2025-08-21 来源:《中国水利报》

“节水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水义务。”在河南省漯河市科技馆,漯河市水利局志愿者手持《节约用水条例》宣传手册,向来往市民宣讲节水制度政策。2025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期间,“节能增效,焕‘新’引领——漯河先行”主题节水节能宣传活动气氛热烈。

活动上,工作人员宣读节能倡议书,向全市公共机构和广大市民发出节能降碳倡议,倡导大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活动中,主角不只有节水器具,引人关注的还有《节约用水条例》《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等节水法规政策。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为了推动节水工作做了这么多努力,制定了如此全面的制度政策。”来自漯河市淞江新区的市民刘敏骄傲地展示今天学到的新知识:让节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bdupload/image/202508/1755755569216346340.jpg

漯河市节水节能宣传活动现场/辛华锋

以奖促干 用好用活节水奖励制度

沙河、澧河两条河流穿漯河城市而过,然而,这里却是资源型缺水城市,是河南省5个缺水城市之一。

水资源缺乏,并没有成为制约漯河市经济增长的因素。2024年,漯河市生产总值增长6.8%,居河南省第一位。漯河,有何破局之法?

先节水后调水,强化用水总量强度双控是关键。推行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制定节水奖励政策,设立节水设施奖、节水效益奖、节水先进单位奖……漯河市用好用活节水奖励制度,鼓励各行业积极投身节水行动。

漯河市成立由副市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改、水利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制定《漯河市节水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县区联动”责任体系。

“《节约用水条例》颁布施行后,我们加快了节水制度政策‘四梁八柱’的搭建,先后出台《漯河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漯河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计划用水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漯河市水利局局长赵力伟介绍,配套出台的《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节约用水奖励办法》等政策,明确了整合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等支持措施,还将对合同节水项目给予补贴、贴息、税收优惠。

2024年,漯河市在建及拟建合同节水项目总规模达3.9亿元,通过“以奖促干”机制,推动节水管理从“政府推动”向“市场主动”转变。

精准施策 激发产业节水潜力

自2015年2月漯河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水以来,供水量连续多年增长。十年来,漯河食品产业迅速崛起,总规模超2000亿元。在“南水”的加持下,“美味漯河”正不断提香增味。“食”力绽放,产业发展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漯河市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食品产业的多点开花,正是农业节水增效的生动注脚。

在临颍县台陈镇木锨吕村,村民吕振豹的70余亩玉米田绿意盎然。他采用荣莉莱智慧农业推出的“大品字型玉米点种技术”,通过精准布局实现每亩8000余株的高密度种植,同时配套滴灌带铺设,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像吕振豹这样的以节水技术助力农业节水增效的例子不在少数。以临颍县、源汇区蔬菜生产基地为核心,漯河市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工作人员还会鼓励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进行农艺节水改造和土壤改良,开展喷灌、滴灌节水技术应用,科学合理分配灌溉用水户用水权,按用水定额实行节奖超罚制度。

“喷灌机喷头可旋转180度。相对于大水漫灌,喷灌浇地省时省力省水。”闫陶村党支部书记杨艳峰说,如今11台喷灌机一天可以浇300多亩地。截至目前,漯河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0.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7.2%,年节水2000万立方米以上。

“节水离不开‘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三方协作模式。”赵力伟补充道,当前郾城区、源汇区等多个区(县)已成立农民用水协会,通过民主协商实现“按需供水、按量收费”,更好地提升了农业用水效率,增强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如今,16万亩的郾城区高标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在全产业链道路上坚持“四优四化”方向,一跃成为漯河市绿色食品产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漯河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这样的“车间”在漯河市还有许多,节水潜力还在被不断挖掘。(记者 陈思杰)

责任编辑:许晨阳